教育的智慧读后感800字整理(8)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3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读书活动,我可能很难这样认认真真、像模像样地读这样一本教育书籍。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在封面反面的折叠处,写着作者李镇西的简介,第一句话是这样的: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爱”这个字,是教师教育里经常出现的,也是我经常在思考的,我有无私地把自己奉献给教育吗?我真正地爱学生?读了《爱,不是教育的一切》这一章后,我觉得自己对教育里的爱好像有了新的理解。
爱,是成为教师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在大学里,曾经听教育学的老师说过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现在,又重新温习了一遍这个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绝对站得住脚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得出“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结论,教育出来爱,还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当老师需要爱心,作者李老师认为,所谓“爱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现,爱孩子是天性流露而不是道德使然。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任何形式的体罚都离开是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是谈不上任何教育的,都是应该根绝的,但是科学而成功的教育却离不开惩罚。教育惩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间迸发。既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把学生吸引到身边,如果我做到了这些,我相信我也能够让我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你们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对于这句话,李老师也给了我新的理解:“把心灵献给孩子”而不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应该允许我们老师留点心灵给父母、给孩子、给爱人、给自己。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捧着一颗心来,带走半根草也没有什么的。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博爱,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够努力做到一视同仁地关注并尊重每一个孩子,不因其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性格相貌等因素有所偏爱与冷落。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的读书活动,我可能很难这样认认真真、像模像样地读这样一本教育书籍。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在封面反面的折叠处,写着作者李镇西的简介,第一句话是这样的: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爱”这个字,是教师教育里经常出现的,也是我经常在思考的,我有无私地把自己奉献给教育吗?我真正地爱学生?读了《爱,不是教育的一切》这一章后,我觉得自己对教育里的爱好像有了新的理解。
爱,是成为教师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在大学里,曾经听教育学的老师说过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现在,又重新温习了一遍这个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是绝对站得住脚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得出“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结论,教育出来爱,还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
当老师需要爱心,作者李老师认为,所谓“爱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现,爱孩子是天性流露而不是道德使然。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任何形式的体罚都离开是对学生的爱与尊重,是谈不上任何教育的,都是应该根绝的,但是科学而成功的教育却离不开惩罚。教育惩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间迸发。既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把学生吸引到身边,如果我做到了这些,我相信我也能够让我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吧!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每一个都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你们眼里、心里都要装着孩子……”对于这句话,李老师也给了我新的理解:“把心灵献给孩子”而不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应该允许我们老师留点心灵给父母、给孩子、给爱人、给自己。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捧着一颗心来,带走半根草也没有什么的。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博爱,但是我相信自己能够努力做到一视同仁地关注并尊重每一个孩子,不因其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经济状况、性格相貌等因素有所偏爱与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