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学习读后感汇集(6)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三十八岁则在贵阳主讲贵阳书院,从这一年他才开始论知行合一之学。由是贵州学风大盛,至今若到贵州仍随处可见「阳明洞」、「阳明祠」。这三年的谪居,使他超脱了一切障碍,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之论都是此时确立的。
到了四十五岁,也就是正德十一年,王阳明便开始一路升迁,替国家立下不少功劳。
第一,他巡抚南赣〈江西〉汀、漳〈今福建之长汀、龙溪〉等地〈四十五到四十七岁〉,剿平了四省边境多年扰民的顽寇。
第二,他平定了叛藩宸壕之变〈四十八岁〉,使东南半壁免於涂炭。
第三,他征服思田〈广西〉土酋〈五十六到五十七岁〉、开拓南疆,绥靖了边陲。
他在这期间仍不停地上疏谏皇帝,以及请求返家,经过多次终於得到世宗的首肯,在阳明五十岁到五十五岁这个六年家居的生活,他在家讲学,这段时间是他思想的成熟期,多方求学问的人也愈来愈多。
五十六岁又再度奉政府之命到两广以及江西、湖广地区征讨,而这次的征讨,是因为政府在无计可施的状况下又再度想起立下许多汗马功劳的王阳明。但这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个艰巨的担子和任务,它却成功地征服了。
嘉靖十一月二十九日〈西历一五二八〉卒於回程的舟上。家人问遗言,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从此长眠。
王阳明从自己思想的确立过程,深刻地体验到“立志”的重要。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知”即良知,它与生俱来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人们可凭良知判断是非善恶;“行”即行为,是指人们的为人处事。“知行合一”就是凭内心的良知去做事。
这道理看似简单,要做到却太难太难。因为王阳明的“良知”所指,除了关于道德的善恶之心外,还有关于智慧的是非之心。既然这些已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遇到事情只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判断,并指导行为,便是知行合一了,但是难就难在我们真的能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吗?身外环境太多的干扰、太多的规则、太多的套路,早已遮掩了初心,遇到事情越左思右想权衡利弊,越难做到知行合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到了四十五岁,也就是正德十一年,王阳明便开始一路升迁,替国家立下不少功劳。
第一,他巡抚南赣〈江西〉汀、漳〈今福建之长汀、龙溪〉等地〈四十五到四十七岁〉,剿平了四省边境多年扰民的顽寇。
第二,他平定了叛藩宸壕之变〈四十八岁〉,使东南半壁免於涂炭。
第三,他征服思田〈广西〉土酋〈五十六到五十七岁〉、开拓南疆,绥靖了边陲。
他在这期间仍不停地上疏谏皇帝,以及请求返家,经过多次终於得到世宗的首肯,在阳明五十岁到五十五岁这个六年家居的生活,他在家讲学,这段时间是他思想的成熟期,多方求学问的人也愈来愈多。
五十六岁又再度奉政府之命到两广以及江西、湖广地区征讨,而这次的征讨,是因为政府在无计可施的状况下又再度想起立下许多汗马功劳的王阳明。但这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个艰巨的担子和任务,它却成功地征服了。
嘉靖十一月二十九日〈西历一五二八〉卒於回程的舟上。家人问遗言,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个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从此长眠。
王阳明从自己思想的确立过程,深刻地体验到“立志”的重要。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知”即良知,它与生俱来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人们可凭良知判断是非善恶;“行”即行为,是指人们的为人处事。“知行合一”就是凭内心的良知去做事。
这道理看似简单,要做到却太难太难。因为王阳明的“良知”所指,除了关于道德的善恶之心外,还有关于智慧的是非之心。既然这些已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遇到事情只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去判断,并指导行为,便是知行合一了,但是难就难在我们真的能做到听从内心的声音吗?身外环境太多的干扰、太多的规则、太多的套路,早已遮掩了初心,遇到事情越左思右想权衡利弊,越难做到知行合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