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后期文学读后感精练(4)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阮籍与陶潜被认为是魏晋风度的最佳代表,不过两个人背景不同,个性亦不同,诗的艺术境界也截然不同,阮籍是门阀世族的名士,身不由己地卷入上层政治漩涡中,虽然外表洒脱不凡,内心却有异常深沉的冲突痛苦,忧愤无端,而他的诗也显得深沉美丽;陶潜虽也是政治斗争的回避者,不过他终究算是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某种安慰,并且把他的情感与山水草木融为一体,不过陶潜的诗是在打上了苏轼的“烙印”之后,才得以以超脱尘世的形象流传于世。
6. 佛教艺术
从北魏到隋唐,佛教被赋予极高的地位,然而佛教终随着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衰亡而衰亡,
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魏:从云岗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描绘的是舍身饲虎、割肉喂鹰、施舍儿女等故事,是悲惨世界的美,希望用对悲惨现实和苦痛牺牲的描述来求得心灵的喘息和佛陀的恩宠。这一时期的佛教精神体现为思辨。
2)唐前期:主要是北周和隋,隋塑方面大耳、短颈粗体,到唐代更是健康丰满,描绘的是佛国净土,故事上表现为人情世故的大团圆,儒家的思想在唐代也终于渗入禅宗,体现为有某种统治秩序的佛像组合(比如主佛、大力士、观音等),以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来取得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安慰。龙门石窟中奉先寺的本尊大佛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它甚至还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最高成就。这一时期的佛教精神体现为主宰。
3)唐后期、五代、宋:中唐之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它的后期,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佛国圣地,宗教艺术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虔诚被戏说取代,寺院“俗讲”成为宋人平话和市民文艺的先声,宗教哲学也为世俗哲学的宋儒所替代,宋代的理学既没有宗教的热情,又缺乏深刻的思辨,宋代石窟亦精神全无,比如大足石刻、晋祠宋塑、麦积山的宋塑等,也许只有近于写实的山水楼台还可以看看。这一时期的佛教精神沦为世俗。
6. 佛教艺术
从北魏到隋唐,佛教被赋予极高的地位,然而佛教终随着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衰亡而衰亡,
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魏:从云岗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描绘的是舍身饲虎、割肉喂鹰、施舍儿女等故事,是悲惨世界的美,希望用对悲惨现实和苦痛牺牲的描述来求得心灵的喘息和佛陀的恩宠。这一时期的佛教精神体现为思辨。
2)唐前期:主要是北周和隋,隋塑方面大耳、短颈粗体,到唐代更是健康丰满,描绘的是佛国净土,故事上表现为人情世故的大团圆,儒家的思想在唐代也终于渗入禅宗,体现为有某种统治秩序的佛像组合(比如主佛、大力士、观音等),以对欢乐和幸福的幻想来取得心灵的满足和精神的安慰。龙门石窟中奉先寺的本尊大佛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它甚至还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最高成就。这一时期的佛教精神体现为主宰。
3)唐后期、五代、宋:中唐之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它的后期,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佛国圣地,宗教艺术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虔诚被戏说取代,寺院“俗讲”成为宋人平话和市民文艺的先声,宗教哲学也为世俗哲学的宋儒所替代,宋代的理学既没有宗教的热情,又缺乏深刻的思辨,宋代石窟亦精神全无,比如大足石刻、晋祠宋塑、麦积山的宋塑等,也许只有近于写实的山水楼台还可以看看。这一时期的佛教精神沦为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