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三篇读后感整理(30)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另外了凡先生提出改过的方法分三个层次分别是:第一层从事上改,即把毛病找出来一一改正;第二层从理上改,即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自然会加以改正;第三层从心上改,即人有不好的思想所以才会发展成千万过错,一个人如果净化自己的心灵和思想,这样犯错的次数也会大大降低,从而改过之举就成了没必要的了。
了凡先生所提点的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90后,我常常误把缺点错误当作自我的个性,也时常呐喊"这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即使犯了错,也只是趋于表面的改过,而从未发过三心,未真正意识到改过对自我命运的重要性,佛说的因果报应也是一样的道理,今日犯下的错,种下的恶根,已经在悄然无息地修改着我们命运的轨迹,杂草不除,我们命运的那片庄家地又怎能迎来大丰收呢?
袁了凡《了凡四训》读后感6
命运,在几百年前的人看来,只能在它身下颤栗,却从未想过去扼住他的咽喉。然而,当时真的有一位“逆天改命”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成功了。
他,便是袁了凡。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人算定命数。刚开始他还有动摇,而后来直接放弃了挣扎,让一切以“预定”好的程序进行。后来,他在南京的国子监读书时,遇到云谷禅师的点化,端正了心态。此后,他多行善事,严于律己,最终也打破了命运的牢笼。
这就是书中第一训的内容。在接下来的三训中,了凡告诫子孙要谦虚谨慎、“虚己待人”,举了许多实例并现身说法——总而言之,便是告诫自己的子孙要行善积德。
书中杂合了当时的释、儒、道等思想,也被后来许多人当做教子的首选之书。不过书中提倡行善的目的是能“积德”——也就是你的未来或你后代的利益。这本身就失去了行善最初的含义——让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稳定。但是在“人心不古”的明、清两代,这些观念也只能套上利益的外衣,力求能达到之前的效果。
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如果一个人对未来会有一种预见性的想法,也就是自我预言。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趋向于这种想法产生的结果。这也是宗教中布道者常用的方法,让你产生自我预言,增强对那个宗教的虔诚性——无论是什么宗教,无论在哪个地方。这也是迷信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
了凡先生所提点的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90后,我常常误把缺点错误当作自我的个性,也时常呐喊"这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即使犯了错,也只是趋于表面的改过,而从未发过三心,未真正意识到改过对自我命运的重要性,佛说的因果报应也是一样的道理,今日犯下的错,种下的恶根,已经在悄然无息地修改着我们命运的轨迹,杂草不除,我们命运的那片庄家地又怎能迎来大丰收呢?
袁了凡《了凡四训》读后感6
命运,在几百年前的人看来,只能在它身下颤栗,却从未想过去扼住他的咽喉。然而,当时真的有一位“逆天改命”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成功了。
他,便是袁了凡。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人算定命数。刚开始他还有动摇,而后来直接放弃了挣扎,让一切以“预定”好的程序进行。后来,他在南京的国子监读书时,遇到云谷禅师的点化,端正了心态。此后,他多行善事,严于律己,最终也打破了命运的牢笼。
这就是书中第一训的内容。在接下来的三训中,了凡告诫子孙要谦虚谨慎、“虚己待人”,举了许多实例并现身说法——总而言之,便是告诫自己的子孙要行善积德。
书中杂合了当时的释、儒、道等思想,也被后来许多人当做教子的首选之书。不过书中提倡行善的目的是能“积德”——也就是你的未来或你后代的利益。这本身就失去了行善最初的含义——让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稳定。但是在“人心不古”的明、清两代,这些观念也只能套上利益的外衣,力求能达到之前的效果。
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如果一个人对未来会有一种预见性的想法,也就是自我预言。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趋向于这种想法产生的结果。这也是宗教中布道者常用的方法,让你产生自我预言,增强对那个宗教的虔诚性——无论是什么宗教,无论在哪个地方。这也是迷信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