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临床手册读后感集锦(12)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五,迷信or信仰
"真正的信仰是不会动摇的,哪怕没有神都不能影响自己的坚定,这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的方式,能容纳所有的形式。只有迷信的人才打来打去呢,整天互相叫嚣: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你是邪道我是正途。这是迷信,不是信仰。”我一直纠结什么是迷信,什么是信仰,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迷信的人整天说自己的信仰是正宗的,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而真正有信仰的人似乎能够包容,不争辩,你信你的,我信我的,不去强行传播,拉帮结派,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正常人在中间。作者要特立独行,不要中间,以为自己是天才可天才不认同,正常人不认可,转而求助于精神病人,终于在病人中得到共鸣—不是观点的共鸣,而是糊涂的共鸣,因为若是观点的共鸣,他便不需大量改写病历和伪造病例。全书充分表现了作者好学无术,好高骛远,自以为是,但智商结巴,不接地气的傲慢与无知。
本书访谈录的体裁,给人以事实的假象。但作者“明确地告诉大家的是:这里(只)有近20余(很奇怪的数字)篇是真实案例;也有些是出于一些原因,我基于真实案例在内容上做了增添或者删减的。”全书共写了50多个故事,也就是说作者伪造了大部分的病例;甚至那20多个所谓真实病例,他也(按自己的需要)做过内容增减修正。所以读者应该了解本书虽然是看起来是访谈录,从头至尾的大部分内容不过作者自说自话,内容结论不是基于客观事实,而是源于(作者的)主观思想。
书名暗示天才和精神病有共同之处,因此作者在书中可以借真假精神病人之口阐述各种“天才”的想法。但疯子是假的,天才就更假。
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别人或被别人说过“神经病”。但我们日常用的“神经病”和临床定义的精神病或精神病并无直接的关系。比如看到某人思维不符合常规、常识,而又坚持,一意孤行时,我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此人。但是,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和行动虽然和真正的精神病人有某些重叠处,但精神病人的常见症状如逻辑混乱、思维发散、偏执、抑郁、躁狂、痴呆、人际关系差、无法交流等等远远偏离了正常人的变化范围。精神病人极端化的,一旦发作发作起来会伤害别人甚至自己。某些偏执型精神病症确实显得逻辑完整,思维正常,生活交往有条理……“前提是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而那是一个妄想的世界。
"真正的信仰是不会动摇的,哪怕没有神都不能影响自己的坚定,这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的方式,能容纳所有的形式。只有迷信的人才打来打去呢,整天互相叫嚣: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你是邪道我是正途。这是迷信,不是信仰。”我一直纠结什么是迷信,什么是信仰,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迷信的人整天说自己的信仰是正宗的,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而真正有信仰的人似乎能够包容,不争辩,你信你的,我信我的,不去强行传播,拉帮结派,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正常人在中间。作者要特立独行,不要中间,以为自己是天才可天才不认同,正常人不认可,转而求助于精神病人,终于在病人中得到共鸣—不是观点的共鸣,而是糊涂的共鸣,因为若是观点的共鸣,他便不需大量改写病历和伪造病例。全书充分表现了作者好学无术,好高骛远,自以为是,但智商结巴,不接地气的傲慢与无知。
本书访谈录的体裁,给人以事实的假象。但作者“明确地告诉大家的是:这里(只)有近20余(很奇怪的数字)篇是真实案例;也有些是出于一些原因,我基于真实案例在内容上做了增添或者删减的。”全书共写了50多个故事,也就是说作者伪造了大部分的病例;甚至那20多个所谓真实病例,他也(按自己的需要)做过内容增减修正。所以读者应该了解本书虽然是看起来是访谈录,从头至尾的大部分内容不过作者自说自话,内容结论不是基于客观事实,而是源于(作者的)主观思想。
书名暗示天才和精神病有共同之处,因此作者在书中可以借真假精神病人之口阐述各种“天才”的想法。但疯子是假的,天才就更假。
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别人或被别人说过“神经病”。但我们日常用的“神经病”和临床定义的精神病或精神病并无直接的关系。比如看到某人思维不符合常规、常识,而又坚持,一意孤行时,我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此人。但是,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和行动虽然和真正的精神病人有某些重叠处,但精神病人的常见症状如逻辑混乱、思维发散、偏执、抑郁、躁狂、痴呆、人际关系差、无法交流等等远远偏离了正常人的变化范围。精神病人极端化的,一旦发作发作起来会伤害别人甚至自己。某些偏执型精神病症确实显得逻辑完整,思维正常,生活交往有条理……“前提是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而那是一个妄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