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情深最是孤独读后感汇合(4)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苏东坡的一生,波折之处就在于他屡遭贬官。他因不满于新政,而遭小人陷害。在他少有大志时,朝堂上皆为贤臣,而到了他被贬之时,忠良之臣大多不复存在了,于是读此书就形同于读北宋的兴亡史。这也在他的诗文上体现了出来
苏东坡比其他文人更乐观。在他最初的流放岁月,他谪居惠州,只是一个普通的国民,不仅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去想着如何让别人过得更好。甚至他在之后被流放到更远的地方时,自己最后的钱也化作了别人的幸福。
苏东坡的诗词其微妙之境,难以捉摸,就如下面这句,“旅枕梦残,渐月华收敛”,其意境极其微妙。此诗是他由杭州到密州途中,怀念其弟子由时作的。如若译为现代文,大约如此:途中,枕席残梦,如水月光渐渐收敛。残梦,月华,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卷。
《水调歌头》等名作,暂且不提。忽观这句“天浴血,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押韵,就不必再说,但就这一句铿锵有力,宛若大江东流。不仅气势磅礴,用词方面也极其到位。“明灭”“有无”两词生动传神,烘托了“天欲雪”的阴沉气氛,也暗示他百感交集的心境。于是用丝柔若奔来形容,我认为再好不过了。他的诗词往往暗含讽刺,《吴中田妇叹》就写出了赋税之沉重,灾情之严重,以及政府之腐败,官吏之残暴,饱含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苏东坡的诗词、文、书、画皆登峰造极。像东坡先生这样的全才不可不为之世所罕见。
最后我想用此书后记中的一段话来结尾,因为他评判的十分到位: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正是他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一生。
读《苏东坡传》有感【赞】2
《巨人传》中曾写道:“人与人之间最使人心痛的,莫过于自己以诚恳的态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意和友好,结果却得到了恶意和伤害。”用这句话来形容苏轼再合适不过了。
绍圣元年,苏轼因洛蜀党争被贬惠州,船到岸边时,苏轼惊喜的发现那里的父老乡亲都站在码头上迎接他,他热泪盈眶的写下了《十月二日初到惠州》,所以虽然在惠州日子十分清贫,行动还受到管制,但他并不泄气,依然每天读书,还为惠州百姓做了几件好事。奸臣章淳见状,把苏轼贬到更偏远的海南。
苏东坡比其他文人更乐观。在他最初的流放岁月,他谪居惠州,只是一个普通的国民,不仅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去想着如何让别人过得更好。甚至他在之后被流放到更远的地方时,自己最后的钱也化作了别人的幸福。
苏东坡的诗词其微妙之境,难以捉摸,就如下面这句,“旅枕梦残,渐月华收敛”,其意境极其微妙。此诗是他由杭州到密州途中,怀念其弟子由时作的。如若译为现代文,大约如此:途中,枕席残梦,如水月光渐渐收敛。残梦,月华,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卷。
《水调歌头》等名作,暂且不提。忽观这句“天浴血,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押韵,就不必再说,但就这一句铿锵有力,宛若大江东流。不仅气势磅礴,用词方面也极其到位。“明灭”“有无”两词生动传神,烘托了“天欲雪”的阴沉气氛,也暗示他百感交集的心境。于是用丝柔若奔来形容,我认为再好不过了。他的诗词往往暗含讽刺,《吴中田妇叹》就写出了赋税之沉重,灾情之严重,以及政府之腐败,官吏之残暴,饱含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苏东坡的诗词、文、书、画皆登峰造极。像东坡先生这样的全才不可不为之世所罕见。
最后我想用此书后记中的一段话来结尾,因为他评判的十分到位: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寄于风雨,襟怀奉于苍生,正是他大江东去波澜壮阔的一生。
读《苏东坡传》有感【赞】2
《巨人传》中曾写道:“人与人之间最使人心痛的,莫过于自己以诚恳的态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意和友好,结果却得到了恶意和伤害。”用这句话来形容苏轼再合适不过了。
绍圣元年,苏轼因洛蜀党争被贬惠州,船到岸边时,苏轼惊喜的发现那里的父老乡亲都站在码头上迎接他,他热泪盈眶的写下了《十月二日初到惠州》,所以虽然在惠州日子十分清贫,行动还受到管制,但他并不泄气,依然每天读书,还为惠州百姓做了几件好事。奸臣章淳见状,把苏轼贬到更偏远的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