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脑科学读后感50字汇集(8)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1. 关于记忆的争议。
柏林大学的教师赫尔曼·艾宾浩斯发明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他提出,人们对新事物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弱,而且最初几天遗忘的速度还特别快。
这个曲线太有名了,以至于大家似乎都相信记忆就是如此。
但巴拉德却做了一个看似类似的实验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他找了一帮学生,让他们花上5分钟时间认真朗读一段亨利·朗费罗的《"金星号"遇难记》(81个单词),接着再让大家休息5分钟并提醒每个人尽量不去想那段诗,然后让每个人坐会原位尽可能把刚才那段诗给默写下来。结果没什么特别的,大部分孩子能记住一些,但更多的"就记不起来了。
两天后,他在事先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再让孩子们重新默写一遍。这些孩子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成绩反而比第一次提高了10%!!!再过几天巴拉德又搞了一次"突然袭击",成绩居然还在提高。巴拉德无法相信此事,以至于他在之后的数年里重复了成百上千次类似实验,参与的孩子多达万人,但结果仍然相同。
难道艾宾浩斯的实验是假的?当然不是,他是第一个大量应用实验得到数据试图总结"记忆公式"的心理学家。只不过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他实验中运用的记忆内容——"一整套没有意义的发音".这个才是他的实验结果与巴拉德的实验完全相反的根本原因。
但我们真实的学习场景中,需要记忆的更多是有意义的一段文字,一些公式甚至是一套理论,而不是无意义的符号。所以我们其实应该更认真地对待巴拉德的实验。
2. 一套全新的记忆理论:记忆失用理论
记忆失用理论的第一条法则便是:任何记忆都具备两种能力,即储存能力与提取能力。
第二条法则:储存能力只会越变越强,但提取能力却是用进废退。
这两个法则便解释了巴拉德实验的原因:时间的流逝本身当然不可能让提取能力增强,但要求孩子将诗默写出来的过程却提升了他们记忆强度。第一次5分钟之后的默写虽然艰难,但正是由于这种艰难让孩子们对好不容易才默出来的部分印象深刻。两天后他们基本能够轻松默出第一次他们默出的部分,这样他们就会集中注意力在那些第一次没有默出的语句上来。而由于诗歌的单词与单词之间不是无关的,而是会有语义上的联系的,在已默出部分的提示下,他们往往又能多想出几个词甚至是几句话来。回过头来这段努力又同时加强了这段记忆的储存强度和提取强度,为第三次更好的表现做足了准备。
柏林大学的教师赫尔曼·艾宾浩斯发明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他提出,人们对新事物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弱,而且最初几天遗忘的速度还特别快。
这个曲线太有名了,以至于大家似乎都相信记忆就是如此。
但巴拉德却做了一个看似类似的实验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他找了一帮学生,让他们花上5分钟时间认真朗读一段亨利·朗费罗的《"金星号"遇难记》(81个单词),接着再让大家休息5分钟并提醒每个人尽量不去想那段诗,然后让每个人坐会原位尽可能把刚才那段诗给默写下来。结果没什么特别的,大部分孩子能记住一些,但更多的"就记不起来了。
两天后,他在事先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再让孩子们重新默写一遍。这些孩子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成绩反而比第一次提高了10%!!!再过几天巴拉德又搞了一次"突然袭击",成绩居然还在提高。巴拉德无法相信此事,以至于他在之后的数年里重复了成百上千次类似实验,参与的孩子多达万人,但结果仍然相同。
难道艾宾浩斯的实验是假的?当然不是,他是第一个大量应用实验得到数据试图总结"记忆公式"的心理学家。只不过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他实验中运用的记忆内容——"一整套没有意义的发音".这个才是他的实验结果与巴拉德的实验完全相反的根本原因。
但我们真实的学习场景中,需要记忆的更多是有意义的一段文字,一些公式甚至是一套理论,而不是无意义的符号。所以我们其实应该更认真地对待巴拉德的实验。
2. 一套全新的记忆理论:记忆失用理论
记忆失用理论的第一条法则便是:任何记忆都具备两种能力,即储存能力与提取能力。
第二条法则:储存能力只会越变越强,但提取能力却是用进废退。
这两个法则便解释了巴拉德实验的原因:时间的流逝本身当然不可能让提取能力增强,但要求孩子将诗默写出来的过程却提升了他们记忆强度。第一次5分钟之后的默写虽然艰难,但正是由于这种艰难让孩子们对好不容易才默出来的部分印象深刻。两天后他们基本能够轻松默出第一次他们默出的部分,这样他们就会集中注意力在那些第一次没有默出的语句上来。而由于诗歌的单词与单词之间不是无关的,而是会有语义上的联系的,在已默出部分的提示下,他们往往又能多想出几个词甚至是几句话来。回过头来这段努力又同时加强了这段记忆的储存强度和提取强度,为第三次更好的表现做足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