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孟德尔读后感800字合集(2)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然而,如何落实课标要求,却非一朝一夕之功。看了《遗传因子的发现》一课的教学,在如何进行“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方面做了不同的尝试,给我们呈现了表面相似,实则在教学思想上有质的不同的两节课,让我在学习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思考本模块的设计思路、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与实施途径,的确让人受益非浅。以下是对课堂的思考与反思:
一、在教学设计方面
必修二模块是以科学史为主线展开教学的,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之一是“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教学的全过程”,其中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即,究竟是教“科学史”,还是用“科学史”来教,显然,更重要的是“科学史”中所蕴涵的科学思想方法,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尤其是创新的科学思想才是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关键。因而,在教学中,以分离定律的发现为载体,借助对经典实验的层层剖析,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将实验过程分解成紧密相关、层层深入的探究问题串,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引发出新的问题,在学生心中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使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保持兴奋,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的学习(
二、在教学策略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强调了“做”中学,如:两人小组有一朵豌豆花,先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豌豆花的特点,再让学生尝试去雄,了解杂交实验的操作,体会孟德尔做科学实验时的严谨和勇于创新。又如: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加深学生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从中体验孟德尔假说的合理性。孙老师在教学中也设计了学生活动的环节,试写出对一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解释(遗传图谱),考虑到这是本节的"难点,教师用学案的方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应该说这一策略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