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方译文读后感细选(198)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但刘邦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太史公说“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我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太史公对项羽、刘邦的评价能够反映出两个人的不同。太史公说:“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表现出项羽的虽然勇猛善战但嗜杀残暴、不愿承认错误。刘邦则不然,进入秦都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于是刘邦收到了百姓拥戴。结果后来项羽走到哪烧到哪,激起了秦人的愤怒,寒了天下百姓的心。
其次,项、刘两人对待人才的态度不同。项羽并非没有正面评价,据说他“仁而爱人”,但是他只有所谓的“妇人之仁”,被刘邦评价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历史上认为刘邦也并非什么善类,魏豹说刘邦“汉王慢而侮人”,但刘邦的一句自评(并非夸大)道出其胜于项羽的地方:“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事实证明,张、萧、韩都得到了重用(虽然下场并不都很好)。
最后,项羽优柔寡断、多疑猜忌的特点终于使他失去了一次一次的机会。他在鸿门宴上本可以杀掉刘邦斩断后患,却不听范增杀人灭口的建议反而放走刘邦;在荥阳城下项羽将汉军团团围住,结果又多疑猜忌范增,功亏一篑。刘邦基本上能够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与项羽的争霸中对张、萧、韩三人十分信任。另外,刘邦能够当机立断,鸿门宴上刘邦看出杀机后立刻撤离,留下张良善后,一口气狂奔回营诛杀叛将曹无伤,这个时候项羽大概还是在为刘邦送他的一双白璧而高兴着呢。
项羽和刘邦性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导致最后截然不同的结果。从中我们看出,做事要有手腕,但是不能纯粹使用武力硬碰硬,以柔克刚不失为好的方法。我们要对同伴有足够的信任,如果人与人之间存在芥蒂,合作是不可能愉快的。另外,做事需要果断,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冷静而迅速的思考,不能犹豫再三,错失转瞬即逝的机会。
首先,太史公对项羽、刘邦的评价能够反映出两个人的不同。太史公说:“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表现出项羽的虽然勇猛善战但嗜杀残暴、不愿承认错误。刘邦则不然,进入秦都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于是刘邦收到了百姓拥戴。结果后来项羽走到哪烧到哪,激起了秦人的愤怒,寒了天下百姓的心。
其次,项、刘两人对待人才的态度不同。项羽并非没有正面评价,据说他“仁而爱人”,但是他只有所谓的“妇人之仁”,被刘邦评价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历史上认为刘邦也并非什么善类,魏豹说刘邦“汉王慢而侮人”,但刘邦的一句自评(并非夸大)道出其胜于项羽的地方:“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事实证明,张、萧、韩都得到了重用(虽然下场并不都很好)。
最后,项羽优柔寡断、多疑猜忌的特点终于使他失去了一次一次的机会。他在鸿门宴上本可以杀掉刘邦斩断后患,却不听范增杀人灭口的建议反而放走刘邦;在荥阳城下项羽将汉军团团围住,结果又多疑猜忌范增,功亏一篑。刘邦基本上能够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与项羽的争霸中对张、萧、韩三人十分信任。另外,刘邦能够当机立断,鸿门宴上刘邦看出杀机后立刻撤离,留下张良善后,一口气狂奔回营诛杀叛将曹无伤,这个时候项羽大概还是在为刘邦送他的一双白璧而高兴着呢。
项羽和刘邦性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导致最后截然不同的结果。从中我们看出,做事要有手腕,但是不能纯粹使用武力硬碰硬,以柔克刚不失为好的方法。我们要对同伴有足够的信任,如果人与人之间存在芥蒂,合作是不可能愉快的。另外,做事需要果断,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冷静而迅速的思考,不能犹豫再三,错失转瞬即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