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读后感1000字汇集(38)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虽然只是粗度,但这已让我受益不少,相信古人所说的开卷有益就是这个原因吧。
下面我简略介绍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大略可分为儒释道三家,而佛教的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才是真正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中国古代人民自己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灵魂。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而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孔子》这部书主要是阐述儒家思想的著作。
我们现代的人区分年龄阶段,常用80后、90后等词语。
其实这应该是年龄段的一种新说法,而比较正统的说法应该是二十多岁,三十多岁或四十多岁等。
而这种说法的来源是什么呢?它又有怎样的含义呢?孔子曾经曰过: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也就是说,孔子的意思是不同的年龄段的人,会做不同的事情,拥有不同的心态。
当然我们应该变通的理解,这里的年龄并非时间节点的,而是指一段时期,读后感《孔子读后感--李营营》。
而且从一个年龄段到另一个年龄段,人的思维方式,思想境界都会有所不同,所做的事情也在逐渐改变。
在这里,我可以看到,孔子是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指出,人应随着环境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做着不同的调解与改变,以适应事物的不断发展。
我认为知道两千年后的今天,这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同时,孔子给出了不同年龄段大体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十五岁时人应该立志专注于学习;到三十岁时应该能够在家庭事业等方面独立,能在社会中有自己的定位;到四十岁时个人应该已经定型,不会再有太大改变,不会在对未来感到傍徨;到五十岁时应该能从心底接受历史的规律与历史的无规律;到六十岁人们要达到一个接受天命,认识天命的最佳效果,此时,不会再怨天尤人,大千世界,众说纷纭,都欣然接受了;到七十岁,人老了,死亡之期将近,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此时人的思想就渐渐趋于善了,能够达到一个与世无争,宠辱不惊,随遇而安,物我两忘,无意名利,心若止水,不计得失,慈悲为怀,飘然世外的境界。
下面我简略介绍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大略可分为儒释道三家,而佛教的兴起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以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才是真正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中国古代人民自己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灵魂。
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而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孔子》这部书主要是阐述儒家思想的著作。
我们现代的人区分年龄阶段,常用80后、90后等词语。
其实这应该是年龄段的一种新说法,而比较正统的说法应该是二十多岁,三十多岁或四十多岁等。
而这种说法的来源是什么呢?它又有怎样的含义呢?孔子曾经曰过: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也就是说,孔子的意思是不同的年龄段的人,会做不同的事情,拥有不同的心态。
当然我们应该变通的理解,这里的年龄并非时间节点的,而是指一段时期,读后感《孔子读后感--李营营》。
而且从一个年龄段到另一个年龄段,人的思维方式,思想境界都会有所不同,所做的事情也在逐渐改变。
在这里,我可以看到,孔子是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指出,人应随着环境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做着不同的调解与改变,以适应事物的不断发展。
我认为知道两千年后的今天,这都是非常有道理的。
同时,孔子给出了不同年龄段大体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十五岁时人应该立志专注于学习;到三十岁时应该能够在家庭事业等方面独立,能在社会中有自己的定位;到四十岁时个人应该已经定型,不会再有太大改变,不会在对未来感到傍徨;到五十岁时应该能从心底接受历史的规律与历史的无规律;到六十岁人们要达到一个接受天命,认识天命的最佳效果,此时,不会再怨天尤人,大千世界,众说纷纭,都欣然接受了;到七十岁,人老了,死亡之期将近,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此时人的思想就渐渐趋于善了,能够达到一个与世无争,宠辱不惊,随遇而安,物我两忘,无意名利,心若止水,不计得失,慈悲为怀,飘然世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