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传中的杨振宁读后感聚集(2)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杨振宁传》增订版是一部实在不可多得的好书,这部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品,华中科大物理教授杨建邺撰写的杨振宁这位科学巨人的生平足迹,生动地描绘了这位科学伟人成长的过程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片断和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杨振宁对当代物理学的贡献,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关于杨振宁的功业尽人皆知,相关文献、资料、风评俱在,在此,我只谈谈读这本书后的感受和感动!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第一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在科研之余大量地从事改变“中国人不如他人”的观念,而且毕生在做这项工作,他1999年后一直住在清华,亲手建立了清华高等研究院,广邀国内外顶尖的科学家来华讲学,带研究生,在国内各高校游说,以80多岁的高龄为科学兴邦奔走呼唤,其拳拳爱国之心和人文情怀令人景仰。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陈方正的话说:“宇称不守恒”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应该再次获诺贝尔奖),都是理论物理的科研成果,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至今没有应用的意义,它的意义主要是思想和文化上的"。的确,我们从杨振宁的著述、演讲中不难看出,他讲得最多的是科学发展史,科学家的故事以及当代科学领域的相互渗透以及相互作用,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是普通人听了都能领悟其中道理的东西,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氛围,这种影响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十分深远的。
杨振宁在晚年做了另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那就是与翁帆的爱情,他们年龄相差50多岁,对于这桩婚姻,人们对他的关注程度远远地超过了他获得的诺贝尔奖,说三道四的、辱骂的、嘲笑的,比比皆是。现在9年过去了,回过头看,没有翁帆,就没有杨振宁的今天,也没有在清华“归根居”生活的10年的丰硕成果,也没有中国理论物理的蓬勃春天。用新加坡电视台主持人曾月说过带哲理性的一段话:“一个人从年轻到老,敢于追求所爱,不管他所爱的是人、是物,还是真理,他都能够放开胸怀地去拥抱,而且升华成乐观前进的动力,这个人是绝对幸运的”。从这件事我们看到杨振宁率真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