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健康》读后感细选(4)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同时,茶有利于人的身心,它与道教的养生观相一致,茶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下才能品出真滋味,因此,茶文化在“清静无为”上与道教达成高度统一。茶与禅宗的结缘源于禅宗的坐、禅、定。茶道本质是从简单、平凡的生活中品悟出生活本质,参禅也是通过静思,从简凡中领悟人生的大道理。
唐代诗人卢仝在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其中的"七碗茶诗"最为脍炙人口: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一杯清茶,可以让诗人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他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
茶经读后感3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最完整的最全面的介绍茶的著作,《茶经》集结了中国古人对茶文化的详细认知,推动了一代又一代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崇尚礼节。中国有句民谚:无茶不成礼,中国茶文明传达的是纯,雅,礼和茶道的精神理念,传播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启发人们走向更高的生活境界。正因为它的存在,如今的茶才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儿。诵读茶经,最开始仅仅怀着泛读目录何须细品的心态,然而复杂的文言文给了我机会去细致的品尝,也给了我带来了一个震撼的茶的世界。
《茶经》共三卷十篇,“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
唐代诗人卢仝在七言古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其中的"七碗茶诗"最为脍炙人口: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一杯清茶,可以让诗人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他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
茶经读后感3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最完整的最全面的介绍茶的著作,《茶经》集结了中国古人对茶文化的详细认知,推动了一代又一代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崇尚礼节。中国有句民谚:无茶不成礼,中国茶文明传达的是纯,雅,礼和茶道的精神理念,传播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启发人们走向更高的生活境界。正因为它的存在,如今的茶才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儿。诵读茶经,最开始仅仅怀着泛读目录何须细品的心态,然而复杂的文言文给了我机会去细致的品尝,也给了我带来了一个震撼的茶的世界。
《茶经》共三卷十篇,“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