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敬重一棵树读后感锦集(108)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名著读后感 篇21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
读了这段话,我的感悟很深。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用在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知识最终形成的结论。 “鱼”指的是固有的现有的方法与技能;“渔”指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欲”学习的兴趣。欲是学习的内驱力。给人几条鱼,不如教给他们钓鱼的方法,但若是没有吃鱼的欲望,也是于事无补的。但若有了吃鱼的欲望,肯定会想尽办法去学钓鱼。所以不要为了喂给孩子几条死鱼,而损伤他一辈子吃鱼的愿望。而如今,我们的家长,老师不是正在给孩子喂死鱼呀?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爱学生,学生就会老师,爱屋及乌,就会爱上这门课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育名著读后感 篇22
前段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
书中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