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东鳞西爪集读后感精选(20)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孔子所赞许的“暮春而游”之境,也神似欧陆浪漫主义诗哲的追求。所以,想研究中国哲学,不妨与西方浪漫主义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此余所得之一也。
有趣的是:与西哲的“先重逻辑、后弃逻辑”恰好相反,中国哲学的主体——儒学则在孔子的“零碎语录”式哲学后形成了宋儒的理学体系。新儒学更加注重思辩,加入了严密的本体论,以合乎条理的方式表述思想而非“东鳞西爪”地漫谈。之前提到过叔本华与康德、黑格尔的对比,这里又出现了一对与相似的学者:王阳明与朱子。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执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而朱子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总而言之,理学体系对逻辑(一定程度上)的重视是对中国哲学这个整体的有机补充。
另一个对中国哲学的补充来自先秦的名家。中国哲学不重视“名称”与“实体”的关系,而名家却强调“名实之辩”。因为要讨论“名”,所以他们少不了要运用逻辑推理;他们也是最早一批挖掘中文表意逻辑性的人。后期墨家于此也有贡献。
故曰:研究中国哲学时,既要重视其总体上的直观认知之法,又要注意其中与西哲相似的逻辑论证之法。此余所得之二也。
所得之三是最基本的一项:我通过冯先生的著述对整个中国哲学史有了更系统的认知。之前对中国哲学的经典文本、著作多有涉猎,遍读《四书五经》《道德经》《庄子》等,却难以获得一个整体的认知——因为中国哲学的直观性及其记述的随意性、非专业性。而冯先生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家,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系统地阐述,用富于逻辑的记述方式将中国哲学那些“超逻辑”的思想串在了一起,提炼出了其内在联系——毕竟,记史还是不要那么多“可能性”好。感谢冯先生!感谢他对西哲方法论的了解,也感谢他对中国哲学的责任感!若不是他的努力,西方人将至今不解中国哲学乃至视之为非哲学,中国人也将不能真正了解本国的传统哲学体系,失掉意识形态上的“根”。
我读《中国哲学简史》之所得大体如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