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屯田避祸的读读后感整理(14)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以前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读完易中天的品三国,让我长了很多知识,为人处事上有了一个新的观念。现在是和平时期,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不能丢的,像桃园结义这样脍炙人口的佳话,很直得我们当代的青年学习,对朋友同事要以诚相待。我们要关注历史,要向古代人学习,学习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的知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想到的第一句话,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5
一边品三国的历史真实,一边回想三国演义,很有意义。
曹操三颁求贤令,不拘一格,不拘小节,知人善任,善于重用和信任人才。这在中国皇帝中是少有的,终于为统一大业打下坚实基础,是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
至于道德,从秦始皇到慈禧、宣统,有哪个是道德好的,这主要是帝制这种制度造成的。如果用同一的道德标准以及其于国于民的作为,将秦以来的皇帝分上中下三等。曹操大概可列上等之中级吧!秦始皇大概亦应不低于此等级。
曹操的案早就该翻了。
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庞统献计、借东风、义释曹操¨¨¨都是虚构的。是史无记载或移花接木¨¨¨。但这些都掩盖不了三国演义不朽的光辉,听讲不少人把这小说家言作必读的兵书。
凡口、隆中都在襄阳附近,刘备驻守凡口六七年,因此应是诸葛亮先拜访刘备,以后更有往来,这是有史记载的,刘当然知是奇才,但未到出山时机。到荆州将发生变故,当时刘备、孙权、曹操、孔明¨¨¨都应料到。在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下,于是就有了三顾,这有更多的史料记载。其中一顾二顾是否见面,不知道。但即便见了面,有什么好谈?关键是诚意和专用。到第三顾出了“隆中对”,从此君臣相依。
诸葛亮初出山,只是刘备的私人顾问,并无具体职务,不知是否有史料证实。那时徐庶还未走,不过亮初出山,表现平平。既未料到曹操另率轻骑占襄阳,大概也未在襄阳留侦察。曹知刘已走,从襄阳亲率五千轻骑日行300里来追日行十余里的刘备和十几万扶老携幼的百姓。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与人为本”。坚持同行。途中刘派关羽率全部兵力万人先去江陵。如果能留下五千兵作断后或不让关去,都可打退曹操。但结果曹追到当阳,刘只能率数十骑逃走。这可能是初出山,无实战经验所致。到赤壁追曹时,又未派人守华容,让曹大笑而去。不过这些都无损诸葛亮光辉的一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5
一边品三国的历史真实,一边回想三国演义,很有意义。
曹操三颁求贤令,不拘一格,不拘小节,知人善任,善于重用和信任人才。这在中国皇帝中是少有的,终于为统一大业打下坚实基础,是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
至于道德,从秦始皇到慈禧、宣统,有哪个是道德好的,这主要是帝制这种制度造成的。如果用同一的道德标准以及其于国于民的作为,将秦以来的皇帝分上中下三等。曹操大概可列上等之中级吧!秦始皇大概亦应不低于此等级。
曹操的案早就该翻了。
三国演义中的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庞统献计、借东风、义释曹操¨¨¨都是虚构的。是史无记载或移花接木¨¨¨。但这些都掩盖不了三国演义不朽的光辉,听讲不少人把这小说家言作必读的兵书。
凡口、隆中都在襄阳附近,刘备驻守凡口六七年,因此应是诸葛亮先拜访刘备,以后更有往来,这是有史记载的,刘当然知是奇才,但未到出山时机。到荆州将发生变故,当时刘备、孙权、曹操、孔明¨¨¨都应料到。在司马徽和徐庶的推荐下,于是就有了三顾,这有更多的史料记载。其中一顾二顾是否见面,不知道。但即便见了面,有什么好谈?关键是诚意和专用。到第三顾出了“隆中对”,从此君臣相依。
诸葛亮初出山,只是刘备的私人顾问,并无具体职务,不知是否有史料证实。那时徐庶还未走,不过亮初出山,表现平平。既未料到曹操另率轻骑占襄阳,大概也未在襄阳留侦察。曹知刘已走,从襄阳亲率五千轻骑日行300里来追日行十余里的刘备和十几万扶老携幼的百姓。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与人为本”。坚持同行。途中刘派关羽率全部兵力万人先去江陵。如果能留下五千兵作断后或不让关去,都可打退曹操。但结果曹追到当阳,刘只能率数十骑逃走。这可能是初出山,无实战经验所致。到赤壁追曹时,又未派人守华容,让曹大笑而去。不过这些都无损诸葛亮光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