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信仰十讲读后感汇聚(6)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核心,《生活十讲》通篇都在关注人,关注人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多元的人性;关注社会,关注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的多元的社会环境,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目标。认为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个人自省与文化规范应该相互作用;物质和精神的快乐同样重要,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不能缺少神话和文学;爱是一生的功课,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才可以重拾生命的信仰。
虽然,作者一直在谈“如何学会生活”,但谈话类的节目,都有“说教”的意味。作为教授,作者对目前教育体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若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以考试为导向,升学为目标,谁还会谈人性、谈艺术、谈文化?其实,孩子们更应该接受最好的音乐、文学、电影的熏陶,而这些又不能考试。作者说,学校如果像养鸡场、养猪场,将是巨大的悲剧。但反观当下大陆的教育,不要说中小学教育只是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挂在嘴上、写在墙上的口号进行敷衍,大学教育也只是将就业作为培养的终极目标,年年加强的辅导员队伍也只是希望学生别去跳楼、别出乱子。
作者认为,教育不是教书,而是一份救人的工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两只手机轮流响地忙着赚钱,学生也只能想着在毕业前赶快将腰包赚满,毕业后即可用“第一桶金”继续赚钱。“每个人都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这样困在消费形态里的教育,最后只能垮掉。同样,作为家长,当自己在努力创造经济奇迹时,往往忽视对孩子的关怀;作为“回报”,孩子们会对这样的冷漠与疏离进行反叛。对此,家长们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作为美学家,作者认为“美是一种救赎”,这个“美”,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一张画。“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因为文学了解天地之心,呈现人生的各个面向,有助于阅读者建立宽容、理解的生命态度。
虽然,作者一直在谈“如何学会生活”,但谈话类的节目,都有“说教”的意味。作为教授,作者对目前教育体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若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以考试为导向,升学为目标,谁还会谈人性、谈艺术、谈文化?其实,孩子们更应该接受最好的音乐、文学、电影的熏陶,而这些又不能考试。作者说,学校如果像养鸡场、养猪场,将是巨大的悲剧。但反观当下大陆的教育,不要说中小学教育只是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挂在嘴上、写在墙上的口号进行敷衍,大学教育也只是将就业作为培养的终极目标,年年加强的辅导员队伍也只是希望学生别去跳楼、别出乱子。
作者认为,教育不是教书,而是一份救人的工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两只手机轮流响地忙着赚钱,学生也只能想着在毕业前赶快将腰包赚满,毕业后即可用“第一桶金”继续赚钱。“每个人都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这样困在消费形态里的教育,最后只能垮掉。同样,作为家长,当自己在努力创造经济奇迹时,往往忽视对孩子的关怀;作为“回报”,孩子们会对这样的冷漠与疏离进行反叛。对此,家长们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开出不一样的花朵”。
作为美学家,作者认为“美是一种救赎”,这个“美”,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一张画。“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因为文学了解天地之心,呈现人生的各个面向,有助于阅读者建立宽容、理解的生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