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君子慎其独读后感集锦(28)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初步了解中庸后,才知道以前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浮浅。读过中庸之后,明白了许多道理,并重新审视了自己做人处事的陋习,重新修正了我做人的方向。中庸使我受益匪浅。中庸中的智慧值得人们花费一生的时间去探究,不论时间的发展,或时代再怎么推移,中庸的智慧是不可能被淘汰的。
《中庸》读后感
1:
从初中开始就已经接触一些中庸的观点,高中的语文填空题也经常出现四书五经,工作后,也经常听到或看到很多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奉行中庸之道。家里小孩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叫家长买四书五经给孩子读。最近几年,到处讲国学?国学是什么?于是,在最近三年,购买了四书,《大学》、《论语》先后购买了3个版本,《中庸》记忆中购买了至少5次,先后阅读了不下10次,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触动我的心灵。前天,在机场又购买了一本海潮出版社出版的《中庸》,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认真的进行了阅读,边读边对照自己的生活,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什么叫中庸?要给其下个定义太难,但很多人还是愿意接受朱熹的定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中庸》作为平民的哲学,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在行为准则上:“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从而达到和谐的境界,这种境界来自于内心的“诚”,怀着“诚敬之心”、“敬畏之心”,不懈的进行主观心性的修养。在修养方法上,强调“择善而固执之心”的勤奋精神,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第一章《天命》,在本章中天命指的是个人的禀赋。任何一个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明白此道理便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这就是道。在修行道时,强调“教化”。在教化过程中,强调“慎独”,谨慎的修养自己,并强调“中和”。什么叫“中”,就是不偏不倚。人都有喜怒哀乐,但发出来要有节制。在天命之节,作者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展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基于我们天生善性,通过修养达成我们高尚的道德,以我们的德行影响、感化、劝化周围的人们,抵达教化的至高境界。作者在文中认为,人生命的本意是善的,生命的本真之义:纯净、透明、和谐。当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本性后,家庭的熏陶与教养以及社会的影响,确定了我们的言行,形成了人格。在生活的实践中,随着人的成长,人要懂人情世故、学会待人处世、与人为善,并且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处世方法。
《中庸》读后感
1:
从初中开始就已经接触一些中庸的观点,高中的语文填空题也经常出现四书五经,工作后,也经常听到或看到很多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奉行中庸之道。家里小孩上小学四年级时,老师叫家长买四书五经给孩子读。最近几年,到处讲国学?国学是什么?于是,在最近三年,购买了四书,《大学》、《论语》先后购买了3个版本,《中庸》记忆中购买了至少5次,先后阅读了不下10次,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触动我的心灵。前天,在机场又购买了一本海潮出版社出版的《中庸》,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认真的进行了阅读,边读边对照自己的生活,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什么叫中庸?要给其下个定义太难,但很多人还是愿意接受朱熹的定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中庸》作为平民的哲学,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在行为准则上:“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从而达到和谐的境界,这种境界来自于内心的“诚”,怀着“诚敬之心”、“敬畏之心”,不懈的进行主观心性的修养。在修养方法上,强调“择善而固执之心”的勤奋精神,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第一章《天命》,在本章中天命指的是个人的禀赋。任何一个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明白此道理便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这就是道。在修行道时,强调“教化”。在教化过程中,强调“慎独”,谨慎的修养自己,并强调“中和”。什么叫“中”,就是不偏不倚。人都有喜怒哀乐,但发出来要有节制。在天命之节,作者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展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基于我们天生善性,通过修养达成我们高尚的道德,以我们的德行影响、感化、劝化周围的人们,抵达教化的至高境界。作者在文中认为,人生命的本意是善的,生命的本真之义:纯净、透明、和谐。当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本性后,家庭的熏陶与教养以及社会的影响,确定了我们的言行,形成了人格。在生活的实践中,随着人的成长,人要懂人情世故、学会待人处世、与人为善,并且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处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