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崖的枣树的读后感合集(8)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阅读题目】
17.“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
18.赏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19.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20.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分)
【参考答案】
17.【答案】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1)【答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
【评分标准】4分,分号前每点1分,分号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评分标准】4分,修辞手法2分,表达效果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阅读题目】
17.“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
18.赏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19.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20.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分)
【参考答案】
17.【答案】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1)【答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
【评分标准】4分,分号前每点1分,分号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评分标准】4分,修辞手法2分,表达效果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