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种族问题读后感汇合(20)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万古江河》读后感2
近日读了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颇有所得,遂记下几笔。
我赞同许先生把文化发展比喻为江河汇流、奔流入海:中华文化犹如长江、黄河,发轫于雪山之巅,汇集千百条河流,激荡、冲突、对抗,而后融合、消化,奔流向东,最终汇入世界文化组成的大海。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圆润贯通、包容圆融,在整个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就是在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不断冲突、融合而成的,进入近代之后则是在与西方文明的剧烈冲突中,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蜕变。
中国文化发轫于石器时代的涓涓细流,夏、商、周初步将北方文化汇聚成流,并开始与南方文化开始交融;至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是中华文化第一次大交锋、大融合的时期;至秦汉帝国建立,中华文化也归为一统:儒家思想和二元动态互补哲学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主流和中国人的思考方向,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和模糊的系统论则把儒学推升到宗教的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开始兴盛,并且与儒学汇流,成为中国人思维模式的三块主要基石;尤其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是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北方的羌、氐、鲜卑等民族不断汉化并融入中国;隋唐帝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开放、多元、包容的时代;五代时期政治的分裂,导致了在宋代朱熹开始探索内圣外王之道,由此开创了程朱理学,也是中华文化开始内敛、封闭的发端;元朝短暂的统治使得蒙古进一步汉化;
明朝时代早期,表面荣光,其实程朱理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桎梏,延至末期,这个僵化、封闭的文化体系已积重难返;自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挟近代工业文明,中华文化不堪一击,由此痛定思痛,五四运动斩断传统,学习西方成为主流:渐进温和的`改革(实业救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立宪运动)失败了,激进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也不成功,帝国模式、日本模式、欧洲模式、美国模式纷纷破产。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有史以来一次最伟大的革命获得成功;中国奋发图强,中国文化义无反顾的抛弃过去,同时中华文化如饥似渴的吸收、学习西方文明,建国前三十年学习苏联,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试错、不断探索,也走了不少弯路。建国后三十年在经济上学习美国,现在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征程的途中,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中华文化的重构方面,我们还在路上,而且中国人应该有信心,并且也一定能够完成这一伟大使命。
近日读了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颇有所得,遂记下几笔。
我赞同许先生把文化发展比喻为江河汇流、奔流入海:中华文化犹如长江、黄河,发轫于雪山之巅,汇集千百条河流,激荡、冲突、对抗,而后融合、消化,奔流向东,最终汇入世界文化组成的大海。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圆润贯通、包容圆融,在整个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就是在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不断冲突、融合而成的,进入近代之后则是在与西方文明的剧烈冲突中,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蜕变。
中国文化发轫于石器时代的涓涓细流,夏、商、周初步将北方文化汇聚成流,并开始与南方文化开始交融;至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是中华文化第一次大交锋、大融合的时期;至秦汉帝国建立,中华文化也归为一统:儒家思想和二元动态互补哲学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主流和中国人的思考方向,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和模糊的系统论则把儒学推升到宗教的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开始兴盛,并且与儒学汇流,成为中国人思维模式的三块主要基石;尤其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是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北方的羌、氐、鲜卑等民族不断汉化并融入中国;隋唐帝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开放、多元、包容的时代;五代时期政治的分裂,导致了在宋代朱熹开始探索内圣外王之道,由此开创了程朱理学,也是中华文化开始内敛、封闭的发端;元朝短暂的统治使得蒙古进一步汉化;
明朝时代早期,表面荣光,其实程朱理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桎梏,延至末期,这个僵化、封闭的文化体系已积重难返;自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挟近代工业文明,中华文化不堪一击,由此痛定思痛,五四运动斩断传统,学习西方成为主流:渐进温和的`改革(实业救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立宪运动)失败了,激进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也不成功,帝国模式、日本模式、欧洲模式、美国模式纷纷破产。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有史以来一次最伟大的革命获得成功;中国奋发图强,中国文化义无反顾的抛弃过去,同时中华文化如饥似渴的吸收、学习西方文明,建国前三十年学习苏联,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试错、不断探索,也走了不少弯路。建国后三十年在经济上学习美国,现在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征程的途中,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中华文化的重构方面,我们还在路上,而且中国人应该有信心,并且也一定能够完成这一伟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