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集读后感600字汇集(20)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一说:为担心房琯、杜甫安危而作。《新唐书·严武传》:严武在蜀中,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骄恣放肆。其时房琯在他部下任刺史。房琯做宰相时,曾推荐严武。后来房琯因得罪降官,做了严武的下属,可是严武对他却极为倨傲。其时杜甫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因为误犯了严武的父亲挺之的讳字,严武几乎要杀他。李白得知此事,遂作《蜀道难》,为房、杜二人“耽忧”。
二说:为讽刺章仇(zhānɡqiú,复姓)兼琼而作。此说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至天宝五年(746年)期间曾任剑南节度使,沈括根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句,称此诗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
三说:为讽谏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此说出自元萧士贇(yūn)《分类补注李太白集》的注语中。他以为这首诗是作于安禄山叛军攻占长安,明皇仓皇幸蜀的时候,即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七月间。当时李白在江南,听到这个消息,以为皇上幸蜀不是上策,“欲言则不在其位,不言则爱君忧国之情,不能自已,故作此诗以达意”。
四说:为自身“羞无成归”而作。明人高启说《蜀道难》“商声激烈”,就是说兼有悲、愤两种因素。中唐姚合《送李余及第归蜀》诗:“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说明此诗主旨是叹息仕途艰难,报国无门的基调。李白借蜀道峥嵘嵯峨之状和旅人困顿愁惨之情,抒发他开元十九年第一次入长安的经历和难言之隐。
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对上述第一、二、三种说法曾予批驳:
“兼琼在蜀,无据险跋扈之迹可当斯语(指‘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而言)。而严武出镇在至德(唐肃宗第一个年号)后,玄宗幸蜀在天宝末,与此诗见赏贺监(指贺知章)在天宝初者,年岁亦皆不合。则此数说似并属揣摩。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难道)必尽有为而作?白(李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讽)人之义远矣。必求一人一时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凿乎?”
二说:为讽刺章仇(zhānɡqiú,复姓)兼琼而作。此说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至天宝五年(746年)期间曾任剑南节度使,沈括根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句,称此诗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
三说:为讽谏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此说出自元萧士贇(yūn)《分类补注李太白集》的注语中。他以为这首诗是作于安禄山叛军攻占长安,明皇仓皇幸蜀的时候,即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六、七月间。当时李白在江南,听到这个消息,以为皇上幸蜀不是上策,“欲言则不在其位,不言则爱君忧国之情,不能自已,故作此诗以达意”。
四说:为自身“羞无成归”而作。明人高启说《蜀道难》“商声激烈”,就是说兼有悲、愤两种因素。中唐姚合《送李余及第归蜀》诗:“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说明此诗主旨是叹息仕途艰难,报国无门的基调。李白借蜀道峥嵘嵯峨之状和旅人困顿愁惨之情,抒发他开元十九年第一次入长安的经历和难言之隐。
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对上述第一、二、三种说法曾予批驳:
“兼琼在蜀,无据险跋扈之迹可当斯语(指‘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而言)。而严武出镇在至德(唐肃宗第一个年号)后,玄宗幸蜀在天宝末,与此诗见赏贺监(指贺知章)在天宝初者,年岁亦皆不合。则此数说似并属揣摩。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难道)必尽有为而作?白(李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讽)人之义远矣。必求一人一时之事以实之,不几失之凿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