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为何总是清的读后感细选(12)
2022-07-08 来源:百合文库
这一带不但史迹多,传说也多。最凄艳的自然是
传闻旧低徊,我心何
两峰隐夕阳,莱茵流不息。
峰际一美人,
清歌时一曲,余音响入云。
凝听复凝望,舟子忘所向,
怪石耿中流,人与舟俱丧。
①据朱绍华先生《莱茵纪游》,看《行云流水》。
这座岩现在是已穿了隧道通火车了。
哥龙在莱茵河西岸,是莱茵区最大的城,在全德国数第三。从甲板上看教堂的钟楼与尖塔这儿那儿都是的。虽然多么
人知莱茵河,洗净哥龙市;
水仙你告我,今有何神力,
洗净莱茵水?
那些楼与塔镇压着尘土,不让飞扬起来,与莱茵河的洗刷是异曲同工的。哥龙的大教堂是哥龙的"荣耀;单凭这个,哥龙便不死了。这是戈昔式,是世界上最宏大的戈昔式教堂之一。建筑在一二四八年,到一八八零年才全部落成。欧洲教堂往往如此,大约总是钱不够之故。教堂门墙伟丽,尖拱和直棱,特意
1933年3月14日作。
(原载1933年5月1日《中学生》第35号)
--选自朱自清《欧游杂记》之《莱茵河》
【朱自清《莱茵河》赏
这篇记游,确如作者所说“绝无胜义”,虽然文中的古迹和尺寸道里都从旅游指南抄出,但它还不是指南的译本,文中对“中莱茵”沿岸的古迹、传说和哥龙城大教堂的描述,毕竟是作者目睹过的风景古迹,是他亲临其境之所见,加之他在记述时还在文字上费些心思,不仅中学生看,成年人看,也仿佛是走马观花地游了一次“中莱茵”,这算是达到了作者让读者“目游”莱茵河的目的了。
由于作者只是走马看花地游了一次莱茵河,平素不熟悉欧洲情形,又有语言隔阂,文中的所见所闻,就难免不会给人以新闻报道的印象。
作者有意识地避免“我”的出现,这也是他藏拙之所需,文中根本没有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更缺乏一定的哲理思考。若用现代的审美尺度来衡量,不能不说此文的思想意义大受影响。作者十年后才对此有所认识,他曾说:“记游也许还是让‘我’出现,随便些的好;但是我已经来不及了。”
传闻旧低徊,我心何
两峰隐夕阳,莱茵流不息。
峰际一美人,
清歌时一曲,余音响入云。
凝听复凝望,舟子忘所向,
怪石耿中流,人与舟俱丧。
①据朱绍华先生《莱茵纪游》,看《行云流水》。
这座岩现在是已穿了隧道通火车了。
哥龙在莱茵河西岸,是莱茵区最大的城,在全德国数第三。从甲板上看教堂的钟楼与尖塔这儿那儿都是的。虽然多么
人知莱茵河,洗净哥龙市;
水仙你告我,今有何神力,
洗净莱茵水?
那些楼与塔镇压着尘土,不让飞扬起来,与莱茵河的洗刷是异曲同工的。哥龙的大教堂是哥龙的"荣耀;单凭这个,哥龙便不死了。这是戈昔式,是世界上最宏大的戈昔式教堂之一。建筑在一二四八年,到一八八零年才全部落成。欧洲教堂往往如此,大约总是钱不够之故。教堂门墙伟丽,尖拱和直棱,特意
1933年3月14日作。
(原载1933年5月1日《中学生》第35号)
--选自朱自清《欧游杂记》之《莱茵河》
【朱自清《莱茵河》赏
这篇记游,确如作者所说“绝无胜义”,虽然文中的古迹和尺寸道里都从旅游指南抄出,但它还不是指南的译本,文中对“中莱茵”沿岸的古迹、传说和哥龙城大教堂的描述,毕竟是作者目睹过的风景古迹,是他亲临其境之所见,加之他在记述时还在文字上费些心思,不仅中学生看,成年人看,也仿佛是走马观花地游了一次“中莱茵”,这算是达到了作者让读者“目游”莱茵河的目的了。
由于作者只是走马看花地游了一次莱茵河,平素不熟悉欧洲情形,又有语言隔阂,文中的所见所闻,就难免不会给人以新闻报道的印象。
作者有意识地避免“我”的出现,这也是他藏拙之所需,文中根本没有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更缺乏一定的哲理思考。若用现代的审美尺度来衡量,不能不说此文的思想意义大受影响。作者十年后才对此有所认识,他曾说:“记游也许还是让‘我’出现,随便些的好;但是我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