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蒂的午餐的读后感合集(16)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叙利奥是个懂事的孩子,他能帮助父亲赚钱养活一家人,我们呢?我们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独生子女呢?一句“我要······”成了我们的口头禅,我们在家里总是被大人众星捧月般疼着、爱着
在我的儿时认识了一位名叫任天天的好朋友,他们家有三个孩子,一家人过着清苦的生活,爸爸靠卖酒瓶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勉强过得过去,每当我去找他玩的时候,都会看到她为她的父亲装酒瓶、卖酒瓶、收酒瓶的勤劳身影,他们家装饰很简陋,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一台黑白电视机、一排破烂不堪的沙发、此外还推满了大大小小的啤酒瓶。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扯破嗓子高声对全天下的父母呼吁:“我们不做小公主,小皇帝,我们要自力更生。让我们自由的飞翔吧!”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2
作者贝蒂·史密斯(1896-1972),是德国移民的女儿,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她的经历与这部小说主人公弗兰西相似,早年也是靠自学完成了初步的知识积累。后来她进入大学学习新闻、戏剧、写作和文学。《布鲁克林有棵树》是她的主要作品。
本书的内容和书名一样,朴实无华,读起来感觉就像是一个朋友将她成长的故事在自己耳边娓娓道来,非常的亲切。
这是一个温暖、有力量、令人感动的成长故事。
弗兰西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祖辈是典型的新大陆移民,连着几代人都在白手起家的美国梦中浮沉挣扎,母亲做清洁工,父亲酗酒,时常无业,到死也没有留下什么财富,因有弟弟妹妹,她还不得不辍学,早早打工赚钱养家……
用消极悲观的观点看,弗兰西没理由幸福快乐,然而她始终保持着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通过坚韧的性格和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受更多的教育,最终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这本小说自面世后就成为青春文学、布鲁克林历史的经典、乃至美国精神的缩影。
看完后,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苦难本身不是好东西,但很多时候,生活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选项。我们只能选择接受或者逃避。如果把苦难视作生活的一部分,接受它,试着和它和平相处,让它磨砺自己的性格,那么苦难便成为一笔宝贵财富。
在我的儿时认识了一位名叫任天天的好朋友,他们家有三个孩子,一家人过着清苦的生活,爸爸靠卖酒瓶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勉强过得过去,每当我去找他玩的时候,都会看到她为她的父亲装酒瓶、卖酒瓶、收酒瓶的勤劳身影,他们家装饰很简陋,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一台黑白电视机、一排破烂不堪的沙发、此外还推满了大大小小的啤酒瓶。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扯破嗓子高声对全天下的父母呼吁:“我们不做小公主,小皇帝,我们要自力更生。让我们自由的飞翔吧!”
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2
作者贝蒂·史密斯(1896-1972),是德国移民的女儿,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威廉斯堡。她的经历与这部小说主人公弗兰西相似,早年也是靠自学完成了初步的知识积累。后来她进入大学学习新闻、戏剧、写作和文学。《布鲁克林有棵树》是她的主要作品。
本书的内容和书名一样,朴实无华,读起来感觉就像是一个朋友将她成长的故事在自己耳边娓娓道来,非常的亲切。
这是一个温暖、有力量、令人感动的成长故事。
弗兰西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祖辈是典型的新大陆移民,连着几代人都在白手起家的美国梦中浮沉挣扎,母亲做清洁工,父亲酗酒,时常无业,到死也没有留下什么财富,因有弟弟妹妹,她还不得不辍学,早早打工赚钱养家……
用消极悲观的观点看,弗兰西没理由幸福快乐,然而她始终保持着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通过坚韧的性格和不懈的努力去争取受更多的教育,最终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这本小说自面世后就成为青春文学、布鲁克林历史的经典、乃至美国精神的缩影。
看完后,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苦难本身不是好东西,但很多时候,生活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选项。我们只能选择接受或者逃避。如果把苦难视作生活的一部分,接受它,试着和它和平相处,让它磨砺自己的性格,那么苦难便成为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