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卢梭谈生活品质读后感整理(72)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哲人除了要忍受自身精神层面的痛苦外,还会 受到那些从未走出过地穴的同伴的打击甚至是残害,“要是把那个打算释放他们 并把它们带到上面去的人逮住杀掉是可以的话,他们不会杀掉他吗?”这样一种 现实反映的本质就是哲学生活和民众生活之间有着难以勾销的巨大裂缝,试图弥 合这一裂缝的哲学家,如果不是被盲目的民众杀死,那就是被“大众化”,最终 回归到原来的地穴生活中去,不再执着于追求真理。
在整个“洞穴隐喻”的叙述过程中,柏拉图的态度是十分理性和客观的, 他十分清楚这种哲学教育的艰难,明白塑造一个优秀的哲学家需要的是“天时地 利人和”的极其苛刻的条件;而同时,他也深知,即使造物主真的创造出了这样 一个优秀完美的人,他的生存环境也是极其恶劣的,他以神的名义担负起哲人教 化众生的使命,却不能确保可以逃脱被众生驯化甚至处死的命运。这种矛盾的现 实,正是激励柏拉图创建一个理想城邦的最本质动力,因为只有在这个理想的城 邦中,这样一个优秀的哲人才有存在的可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无上价值。
综观柏拉图的整个哲学教育思想,在他为人的天赋划分出金银铜铁不同质 地之时,他实际上就已经承认了真正的灵魂转向是只有极少数人才可以实现的; 这也从正面说明了哲学生活不是每个人的志业,也就是默许了哲学生活与民众生 活之间的难以跨越;但他同时又有意唤起每个人哲学生活的可能性——即使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但至少不要永远满足于做一个囚徒。
反观当下的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柏拉图这种着眼于培养人灵魂自由的 哲学教育是极度缺失的,而同时又是迫切需要的。
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成就是提升平民个人在社会整体秩序中的地位,建立自 由、平等的现代民主。然而,现代民主意味着民众的意见成为社会生活的风向标, 社会生活的德性品质必然随之降低。民主的生活并不必然意味着善好的生活,当 大众服从于习俗、时尚、潮流,停留在个人的“意见”之中,而不欲求真正的知 识,那么民主就不是抬高而是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心智水平。在这样的事实下,掌 握社会方向决策权的民众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和道德储备,那么社会所面临的未 来就必然充满了错误和不可知的危险。所以,柏拉图所追求的这种以升华人的灵 魂,还人性以自由的哲学教育正是我们摆脱民主的盲目,还卓越于整个社会的一 条正确的道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