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原则学记读后感锦集(10)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考虑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学生
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时时遵循的。面对《学记》我们应该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吧!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
《学记》读后感(一)
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内容。目前自己有些内容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
《学记》第三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一、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质疑约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二是意见分歧。学生中常有不盲从者,这非常可贵。如果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三是为师纠错。
二、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有时,我们常常以为对某个问题考虑得比较全面了,已成定论,无可质疑。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比如,上课时间,我经常会问小学生们,“最欣赏陈友玲老师教育方式的哪一点?结合文章语句说明一下。”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虽不一定正确,但因其观点不同,可以启发一些不同的思考。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考虑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学生
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时时遵循的。面对《学记》我们应该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吧!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
《学记》读后感(一)
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内容。目前自己有些内容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
《学记》第三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一、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质疑约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二是意见分歧。学生中常有不盲从者,这非常可贵。如果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三是为师纠错。
二、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有时,我们常常以为对某个问题考虑得比较全面了,已成定论,无可质疑。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比如,上课时间,我经常会问小学生们,“最欣赏陈友玲老师教育方式的哪一点?结合文章语句说明一下。”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虽不一定正确,但因其观点不同,可以启发一些不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