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瞧电影读后感汇合(5)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王松的《双驴记》是个非常好看的短篇小说。70年代,北高村的知青马杰当了村饲养员,遇到了两匹“地主驴”的后代:黑六和黑七。作为种驴,黑六不耕地不拉车,吃香喝辣妻妾成群,这让伙食比驴还差的光棍马杰极为不满。不仅如此,黑六这头驴还狡猾得厉害,知道在大队书记大莲面前耍奸扮苦相,间接告马杰的状,让他挨批评。马杰也不是个好惹的主,耍得一手好鞭子的他背着人常用鞭子教训黑六,但没想到一次失了手,打坏了黑六的命根子。养尊处优惯了的黑六一下子失去了配种能力,没法接受从驴大爷到农民工的变化,倒霉得连命也赔上。本分老实的黑七将一切瞧在眼里,从此跟马杰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人跟驴,都被逼到死角,千钧一发。
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两层明显的含义。一是体制对个体的压迫。知青马杰的愤懑主要来自于大莲队长的的训诫:驴比人值钱;个人价值比较集体财产,反而一文不值。二是个体对体制的反抗:马杰反抗集体主义,黑七反抗马杰虐待。其中驴对人的反抗是故事的主体,幽默奇特,又带有一丝神秘色彩,暗中呼应人对体制的隐形反抗。除了这两层含义,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值得琢磨,就是人的降格。马杰作为体制的牺牲品,被迫下乡插队,他不满个人意志在集体生活中被磨灭,但又无力与体制对抗,便把一腔愤懑发泄到与他本无冤无仇的驴身上,强迫种驴黑六拉车,折磨暗中使坏的黑七。在这样的行动中,人从被侮辱被损害的个体降格为侮辱者与损害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本来正面的属于人的反抗精神却只能通过驴来表现,何其可悲。
将这样一个具有多重层次的寓言故事改编成电影,尤其要表现近乎神话的驴与人的斗争,增加画面效果的神秘色彩必不可少;否则以写实的角度出发,观众难免质疑驴种种行为的可能,削弱故事原本的说服力,更偏离主旨。
在述平编剧李大为导演的小说改编电影《走着瞧》中,唯一表现出神秘色彩的只有两个细节:一是北高村那颗孤零零的参天大树;二是马杰(文章饰)的梦境。其余的情节几乎完全照搬小说,但没下任何功夫的搁置在了一个极其写实的中国北方农村场景中。影片中几次表现驴的笑容,并没采取小说中“眼边鱼尾纹”的细节刻画法,而是仰角拍摄驴张嘴的镜头,并配以模仿笑声的嘶鸣。
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两层明显的含义。一是体制对个体的压迫。知青马杰的愤懑主要来自于大莲队长的的训诫:驴比人值钱;个人价值比较集体财产,反而一文不值。二是个体对体制的反抗:马杰反抗集体主义,黑七反抗马杰虐待。其中驴对人的反抗是故事的主体,幽默奇特,又带有一丝神秘色彩,暗中呼应人对体制的隐形反抗。除了这两层含义,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值得琢磨,就是人的降格。马杰作为体制的牺牲品,被迫下乡插队,他不满个人意志在集体生活中被磨灭,但又无力与体制对抗,便把一腔愤懑发泄到与他本无冤无仇的驴身上,强迫种驴黑六拉车,折磨暗中使坏的黑七。在这样的行动中,人从被侮辱被损害的个体降格为侮辱者与损害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本来正面的属于人的反抗精神却只能通过驴来表现,何其可悲。
将这样一个具有多重层次的寓言故事改编成电影,尤其要表现近乎神话的驴与人的斗争,增加画面效果的神秘色彩必不可少;否则以写实的角度出发,观众难免质疑驴种种行为的可能,削弱故事原本的说服力,更偏离主旨。
在述平编剧李大为导演的小说改编电影《走着瞧》中,唯一表现出神秘色彩的只有两个细节:一是北高村那颗孤零零的参天大树;二是马杰(文章饰)的梦境。其余的情节几乎完全照搬小说,但没下任何功夫的搁置在了一个极其写实的中国北方农村场景中。影片中几次表现驴的笑容,并没采取小说中“眼边鱼尾纹”的细节刻画法,而是仰角拍摄驴张嘴的镜头,并配以模仿笑声的嘶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