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私有化的局限读后感细选(8)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听起来这对农民及消费者都是福音,因为农药的污染早已成为我们的心病。但是且慢,若农民来年再复种这些转基因种子,岂不就断了公司的可持续利润?这一问题起先通过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孟山都公司在获得转基因种子的专利之后,在销售时与农民签订协议,禁止来年复种转基因种子,一旦被人告发或被察觉,将在法庭上对簿公堂。不过如今这一问题已有更好的解决方法。1998年3月,一项新的生物技术专利获得批准,该技术可以阻止收获的种子发芽。这就是所谓的终结者技术,它相当于对种子施行绝育术,其原理依然有赖于转基因技术。于是,农民一旦播种这些种子,他们就此被套,从此以后必得年年去公司买进种子。现在,种子的所有权不再归播种者拥有,而是归大企业垄断。
由此带出了一系列的争议。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安全的技术吗?对种子申请专利有悖道德吗?如孟山都之类的大公司真是以“为民造福、供养天下”为己任吗?新技术能让更多的穷人不再挨饿?先听听企业方面的表白,孟山都公司的一位技术负责人如此向公众描绘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好处:在同样的土地上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减少了收获后粮食的损失;不再全面依赖杀虫剂、化肥等化工产品的投入等等。听起来够诱人,这样的种子还不美丽?但与此同时,理性的质疑也从未中断,本书反映的正是来自农民及环保人士的声音。反对方的理由何在?这可从几个层面加以讨论。就生态学层面而言,不同于传统的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天然屏障及平衡,由此得到的新品种因未经生态系统的筛选考验,它的未来潜能是好是坏难以评估,更何况大面积的专一播种还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就政治学层面而言,饥饿从来都不是生产量不足的问题,而是获得和分配机制出了问题,显然生物技术不足以成为发展中国家穷人的福音,但令人揪心的是,贫穷的国家都有这样一个趋势,他们更在意工作的机会和获取外部投资,而不在乎土地和环境的损害,这饮鸠止渴的情形,为发达国家大公司的倾销及霸占市场铺平了道路,有专家在伦理学层面提出质疑:种子本是人类共享的财富,是先人的馈赠,上苍的礼物,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成为少数公司的专利所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