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详解》读后感汇编(26)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不仅如此,孟子还挥发了乐道精神,“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讲应怎样坚持自己的信念与原则,不被服富贵、贫贱、威武所迷惑、摇动、屈服,因而放弃自己的信念与原则。孟子,他不否认人可以从感官欲望和自然生理本能的满足中获得快乐。但又反对“纵欲”“晏乐”的满足和愉快。有人会产生疑问孟子不是把“理义之悦我心……”并提将“理义”的道德愉快和道德美感与感性愉悦和生理美感并重吗?但实际上,孟子更加重视前者!理义的愉悦,乐道精神的体现,亦乐道精神的内涵——如事亲从兄的仁义之乐,知此节此的智礼之乐。孟子认为达到诚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而“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身而诚”的大乐,就是孟子贵最高境界的愉悦体验。是的,把诚提高到天道的位置,便是一种天人合一境界的内外融合而产生的愉悦!
阅读《孟子》我不仅仅学到了语言,启迪智慧,似乎还担当了一个重要的使命——通过我的阅读,我的血液里融入了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无论身处何地,一定都可以诗意的栖居,无论遭到什么困难,一定都可以仰望星空!
《孟子》读后感6
王立群读《孟子》,没有介绍《孟子》的主要仁政思想,而是偏离主题,得出“强势人格”的结论,倒也出了我的意外。
接着,列举了王立群先生少年时代的坎坷,表面上,王先生通过举例,说明“强势人格”的结论,给我的初步感觉,王先生是脱离了主题,偏离了《孟子》,很是意外。
后来晚上作梦的时候,突然想明白了,其实,我看王先生演讲读《孟子》的时候,用了“曲笔”的手法。之所以这样说,我有我的理由:
其实,王先生想通过年少时代的坎坷,对比国家当时的不仁政。当时,让一个初中学生在深夜干一种拉车的重体力劳动,是曲折的表现当时国家的“不仁”。也给我们反方向思考,仁政的重要性。
到了如今,似乎国学开始兴旺了,但这样的潮流,才刚刚开始,从于丹开讲国学,到现在的王立群,易中天等等讲诸子百家,很是热闹,但是真正敢于讲《孟子》的仁政,时机还不十分成熟。换言之,还不适合在如今2007年夏天讲仁政这个题目。起码讲仁政这个题目,不能够用直笔。但是讲孟子,你又不得不说仁政,怎么办呢?讲仁政的话,你举例说明,难免举例用到当代的例子,谁有勇气直接批判当代呢?恐怕是没有的,如果孟子那种咄咄逼人的口气批判时弊,恐怕可能招徕不必要的麻烦。正是来自这样的担心,讲仁政的时机没有成熟。
阅读《孟子》我不仅仅学到了语言,启迪智慧,似乎还担当了一个重要的使命——通过我的阅读,我的血液里融入了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无论身处何地,一定都可以诗意的栖居,无论遭到什么困难,一定都可以仰望星空!
《孟子》读后感6
王立群读《孟子》,没有介绍《孟子》的主要仁政思想,而是偏离主题,得出“强势人格”的结论,倒也出了我的意外。
接着,列举了王立群先生少年时代的坎坷,表面上,王先生通过举例,说明“强势人格”的结论,给我的初步感觉,王先生是脱离了主题,偏离了《孟子》,很是意外。
后来晚上作梦的时候,突然想明白了,其实,我看王先生演讲读《孟子》的时候,用了“曲笔”的手法。之所以这样说,我有我的理由:
其实,王先生想通过年少时代的坎坷,对比国家当时的不仁政。当时,让一个初中学生在深夜干一种拉车的重体力劳动,是曲折的表现当时国家的“不仁”。也给我们反方向思考,仁政的重要性。
到了如今,似乎国学开始兴旺了,但这样的潮流,才刚刚开始,从于丹开讲国学,到现在的王立群,易中天等等讲诸子百家,很是热闹,但是真正敢于讲《孟子》的仁政,时机还不十分成熟。换言之,还不适合在如今2007年夏天讲仁政这个题目。起码讲仁政这个题目,不能够用直笔。但是讲孟子,你又不得不说仁政,怎么办呢?讲仁政的话,你举例说明,难免举例用到当代的例子,谁有勇气直接批判当代呢?恐怕是没有的,如果孟子那种咄咄逼人的口气批判时弊,恐怕可能招徕不必要的麻烦。正是来自这样的担心,讲仁政的时机没有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