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祥卖米读后感6集锦(6)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大热天,为了换钱给生病的父亲买药,母女俩挑着米沿着窄窄的小路去赶场卖米。母女希望卖价一元一角,而米商人只出一块零八分。因为二分钱的价格,总价三块钱的差价,娘俩在烈日下晒了大半天,连一块零五分的价格也没卖出去,连两角钱的冰棍都舍不得买,不得已担回家,却在返回途中撒了米。作者挨了母亲一顿责备,显示了农村人惜粮如金的现实。幸好有草帽,收了起来,可以带回家,没造成损失。我有一种强大的悬念在心头缠绕,那娘俩下一场的米能卖个什么价格呢?是一元一角、还是一元零五分?
我们也有着同样的经历,执着一口价不卖,输的比《卖米》作者母女还要惨。
那是前几年,和老公一起种植大棚樱桃的时候。过了清明节,被誉为“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红灯品种的樱桃,一串串,一簇簇的挂满了枝头,红的发亮,红的诱人,让人垂涎欲滴。这时便请小时工来帮忙把樱桃一个一个采摘下来,由于果肉嫩而皮微薄,需要小心翼翼。摘下来的樱桃,按大中小个再分类,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然后装在一个个白色塑料桶里,白色桶,更能彰显樱桃的色泽与亮度。
那个时候的果商,老是在夜里12点以后才开始收果子,采摘多的时候,也就刚刚挑选完。劳累了一天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入睡,就开始装车,匆匆赶往月庄樱桃交易市场去交易。
我们也和其他的种果人一样,把一桶一桶的樱桃搬下车,摆放好,等收果商来。那些收果的商人,打着呵欠,肩上斜挎着背包,拿着手电筒开始出动了。一个操东北口音的果商盯上了我家的两桶中果红灯,用手电筒仔细照了又照,问:“这果多少钱”?老公回了—句:“25”,“23卖不卖”?老公说“少一分也不卖”,那人离开了。过了一会,又过来了一个南方人,直接就问:“这果子23一斤卖不卖”?老公一口回绝了。我跟老公商量着,再有给23的价格就卖掉,可是那晚不知是怎么了,市场上收果的商人来来往往,仿佛串通好了似的,那两桶货在那里摆着再也无人问津,等别的果子卖完了,由于第二天还要早起忙着采摘樱桃,只好带回去等明天和明天采摘的一块再卖。第二天晚上,没卖完的这两桶和当天采摘的就没法相提并论了,颜色暗淡了许多,亮度也大打折扣。那么明显的对比,让我和老公没有了底气。
我们也有着同样的经历,执着一口价不卖,输的比《卖米》作者母女还要惨。
那是前几年,和老公一起种植大棚樱桃的时候。过了清明节,被誉为“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红灯品种的樱桃,一串串,一簇簇的挂满了枝头,红的发亮,红的诱人,让人垂涎欲滴。这时便请小时工来帮忙把樱桃一个一个采摘下来,由于果肉嫩而皮微薄,需要小心翼翼。摘下来的樱桃,按大中小个再分类,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然后装在一个个白色塑料桶里,白色桶,更能彰显樱桃的色泽与亮度。
那个时候的果商,老是在夜里12点以后才开始收果子,采摘多的时候,也就刚刚挑选完。劳累了一天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入睡,就开始装车,匆匆赶往月庄樱桃交易市场去交易。
我们也和其他的种果人一样,把一桶一桶的樱桃搬下车,摆放好,等收果商来。那些收果的商人,打着呵欠,肩上斜挎着背包,拿着手电筒开始出动了。一个操东北口音的果商盯上了我家的两桶中果红灯,用手电筒仔细照了又照,问:“这果多少钱”?老公回了—句:“25”,“23卖不卖”?老公说“少一分也不卖”,那人离开了。过了一会,又过来了一个南方人,直接就问:“这果子23一斤卖不卖”?老公一口回绝了。我跟老公商量着,再有给23的价格就卖掉,可是那晚不知是怎么了,市场上收果的商人来来往往,仿佛串通好了似的,那两桶货在那里摆着再也无人问津,等别的果子卖完了,由于第二天还要早起忙着采摘樱桃,只好带回去等明天和明天采摘的一块再卖。第二天晚上,没卖完的这两桶和当天采摘的就没法相提并论了,颜色暗淡了许多,亮度也大打折扣。那么明显的对比,让我和老公没有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