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字解人生说读后感汇总(40)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正文:
继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三国》闻名于世之后,又一颗新星北师大教授于丹也因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而冉冉升起。他们的书也正在热卖。其实央视《百家讲坛》已经播出了多年,在坛上讲课的专家、学者也不计其数,为何独有他们更火红呢?我想除了他们所讲的内容是家喻户晓的以外,在易中天恐怕是三国的故事,一般的老百姓都是从《三国演义》上所知,有人讲三国的真人真事则自然引起了大众的关注。而在于丹则不只是听故事,找真实,其内在的原因,只怕是要归结到人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方面了。
《论语》,人人皆知是孔子的语录,在旧的私塾里是孩子们必读的。尽管比较通俗,其实在儒家经典里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是儒家思想的始祖,不论是汉代的董仲舒疾呼“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人程颢、程颐倡导的“存天理,去人欲”,都是孔子“仁”说的扩展。关于“仁”说,任继愈先生有一段概括地描述:“儒家之学,只是一个‘仁’字。只有体会到‘仁’的真义,才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才能把人家的痛苦当作自家的痛苦,与别人的生活不是分隔的而是相通的。这样,宇宙人生才不致分成两片,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存此‘仁’,即是忠,把此‘仁’推广,即是恕。忠是仁之体,恕是仁之用。所以说,忠因恕见,恕出忠出。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广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再推而至于博施济众,万物各得其所,以至于位天地育万物,这都是恕的事。
尽心以行,诚敬以守,无时无地不在推广此仁之心,这就是忠的事。”(《任继愈禅学论集》P.164)但是“二程”的以理学为核心的儒学比孔子当初所倡导的‘仁’却走得更远了。
儒家学说或者说儒教,早在“五四”时期已得到了深刻的批判,为什么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又来重提呢?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如果孔子的学说不加以扩展,原汁原味的拿来,恐怕有用的东西所占的分量要比后来“新儒家(New-Confucianism)(见《任继愈禅学论集》P.171)”即“二程”、朱熹理学理论中所占的分量要多。因此,从孔子的《论语》中剔除糟粕以后,可以吸收较多的养分,以为今用;二来恐怕也是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潮流。
继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三国》闻名于世之后,又一颗新星北师大教授于丹也因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而冉冉升起。他们的书也正在热卖。其实央视《百家讲坛》已经播出了多年,在坛上讲课的专家、学者也不计其数,为何独有他们更火红呢?我想除了他们所讲的内容是家喻户晓的以外,在易中天恐怕是三国的故事,一般的老百姓都是从《三国演义》上所知,有人讲三国的真人真事则自然引起了大众的关注。而在于丹则不只是听故事,找真实,其内在的原因,只怕是要归结到人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方面了。
《论语》,人人皆知是孔子的语录,在旧的私塾里是孩子们必读的。尽管比较通俗,其实在儒家经典里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它是儒家思想的始祖,不论是汉代的董仲舒疾呼“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宋人程颢、程颐倡导的“存天理,去人欲”,都是孔子“仁”说的扩展。关于“仁”说,任继愈先生有一段概括地描述:“儒家之学,只是一个‘仁’字。只有体会到‘仁’的真义,才能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才能把人家的痛苦当作自家的痛苦,与别人的生活不是分隔的而是相通的。这样,宇宙人生才不致分成两片,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存此‘仁’,即是忠,把此‘仁’推广,即是恕。忠是仁之体,恕是仁之用。所以说,忠因恕见,恕出忠出。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广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再推而至于博施济众,万物各得其所,以至于位天地育万物,这都是恕的事。
尽心以行,诚敬以守,无时无地不在推广此仁之心,这就是忠的事。”(《任继愈禅学论集》P.164)但是“二程”的以理学为核心的儒学比孔子当初所倡导的‘仁’却走得更远了。
儒家学说或者说儒教,早在“五四”时期已得到了深刻的批判,为什么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又来重提呢?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如果孔子的学说不加以扩展,原汁原味的拿来,恐怕有用的东西所占的分量要比后来“新儒家(New-Confucianism)(见《任继愈禅学论集》P.171)”即“二程”、朱熹理学理论中所占的分量要多。因此,从孔子的《论语》中剔除糟粕以后,可以吸收较多的养分,以为今用;二来恐怕也是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