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读后感汇编(2)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多点质疑,多点创新。
到目前为止,仅仅看了郎咸平两本书,总体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有创新思维的学者,换种说法是他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样。用郎咸平自己的话说,“我们看到的事实相同,但我们看的角度不同”。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十分尊敬和钦佩这样具有创新思维的学者。但我们却不应该仅仅止于心理的仰慕,而是应当尽可能训练自己的思维,多点质疑,多点创新。
我会讨厌对知识囫囵吞枣的自己。互联网传媒的发展使信息泛滥,良莠不齐。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习惯于通过频繁接触新奇的信息而使自己的感官获得连续的刺激,从而获得心里的满足。信息泛滥使我们养成了浅层次的思维方式,为思维惰性提供了温床。看看那些连走路都在刷朋友圈的人,我们就会知道这种感官刺激持续的时间该是多么短暂。其实丰富的信息于我们而言本身不是危害,真正毒害我们的是习惯于感官刺激而自满于浅层次思考。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不断告诫自己要摆脱手机的束缚,真正使手机回归于辅助信息搜集的定位,
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读书多仅仅意味着你获取的知识多,而绝对不会自动和创新意识划等号。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并不高深,无非是提出前人尚未认识或认识错误的见解,可如果一个人习惯于盲从,而无质疑精神,那么我们很难相信这种人有创新的潜力。我写书评无非是两类,一是获得了书中的新知识,二是获得新见解,并使认同。质疑之处少。当然我得承认,一个人如果想创新,非得对既有的知识有系统的了解不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是这个意思。质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新知与旧知的矛盾,有困惑才有质疑。因此,获取大量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但我也发现,即使是在获取大量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批判意识也是不可少的。因为缺乏批判意识的获取知识将会使我们的思维习惯于接受和认同,这将是对创新思维的致命打击。由此可见,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致力于培养批判意识,而绝不能抱着等到获取丰富知识后再进行创新的心态,创新意识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