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农民社会与文化读后感摘录(6)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思人,思乡,思国
吕克群先生和乔龙庆女士捐赠的书中有一本贾平凹的小说《我是农民》。出于对作者的仰慕,几乎等不得图书编目完毕就借来,并一口气读完了它。合上书的那夜,我失眠了……
路遥在创作小说时曾经把经济发展对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冲击作为一种创作模式,提出了“难道经济发展一定要以道德沦丧为代价吗?”的问题,让人深思。无独有偶,贾平凹同样在《鸡窝洼的人家》、《天狗》、《浮躁》等作品中描写了农村传统道德与现代观念的冲突,描写随着改革开放而进入农村的商品意识和现代生活方式对古老民风民俗的冲击,以及所引起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他由此来探索人性在时代变革中的内涵,写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各种生活气象。从这一点上说,贾平凹和路遥无疑走到一条路子上来了。
《我是农民》以自叙传的方式主要写了自己从上学一直到成为作家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社会变革及周围的人们在社会变革中的表现,虽然时时都在回忆过去,但时时又都脱离不了现在的影子,并以现在的"眼光品评着过去的一切,从而使作品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间离意识” 和淡淡的哀伤之气。小说的结尾部分曾这样写道:“整个社会,一切都在速成着,一切都做作起来,人人忙碌、浮躁不堪。孩子们整日唱着那些尽是愁呀忧呀的流行歌曲,我就说:‘孩子,你们那种愁忧并不是真正的愁忧,在没有童年和少年的城市里,你们是鱼缸中的鱼,你吐了我吃,我吐了你吃,愁忧将这么没完没了地伴随着你,腐蚀着你,使你慢慢加厚了一个小市民的甲壳。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你能到乡下去吗?’”。到乡下去,这对于经济飞速发展而旧的伦理道德不断被遗弃的社会,无疑是一个深深的质问。
像沈从文的湘西情结一样,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方净土,这块地方不受外界的干扰,不守时代的牵绊,同样,在贾平凹的心灵深处也有一方净土——乡下。生活了几十年的乡下,虽然有饿肚子的经历,有挨批斗的苦痛,但仍然留有一种特别的亲切,这种亲切来自家乡人本性中的憨厚,父亲的大度以及三娃这样的文化人给“我”的印象,甚至也包括乡土气息下孕育着的朦胧的初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