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自由在高处的读后感汇集(4)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我看过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你怎么知道你是人?”的确,人本就是一种动物而已,从本质上看,和地上的蚂蚁是一样的。当我们一脚踩过一窝蚂蚁时,正如地震倾覆我们的房屋,有些人幸存,有些人逝去,如此的简单,如此的不可抗拒。世界是如此残酷,生命也很脆弱,所以有很大一部分人,从出生就如那工蚁一般,慢慢长大,出去找寻食物,盖房子,饲养幼蚁,死去。自由对我们的意义在哪里?就是去东面找面包屑,还是去西面找面包屑的问题?!
工蚁的世界无法懂,人的世界更难懂。
熊培云说,真正的自由源自内心的渴望,是不断的独立思考开出的花朵。可以具体到一件事,也可以是对梦想的追寻。所以个体对自由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能捍卫自己自由的,永远只有自己。
歌德说,如果有一个人宣称他是自由的,那他必然是受限制的;反之,如果有一个人宣称他是受限制的,那他也是自由的。
自由在哪里?似乎很难找到答案,找寻一下属于自己的那朵思想之花,或许那就是自由的灯塔。
任何一本书,对看完它的人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影响,而一本书对一个人影响的程度可以从时间持续的长度和对其思想影响的深度两个维度去衡量。初读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一书是在三四年之前,也就是从那时起,无论是在生活的琐事还是人生大事上,这本书都一直启示着我,指引着我。
书的第一页只写着“你即你自由”五个字,但就是这五个字,每次看到都会给我带来深深的撼动。书的第二部分以“自救与自由”为主题进行了集中论述与剖析。“集中营是用来做什么的?”作者通过一个互动性的问题开始自己对自由的阐述。面对这一问题,多数人的回答是“用来关押革命党人”“用来集中关押人的思想,扼杀每个人的幻想”“让活人变成僵尸的场所”或是“用思想体系杀人”“孕育仇恨与敌意”等等等等,而文中作者却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自己对集中营的理解——“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当时看到这里,我确实被作者这种独特的角度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对比两种回答,我们不难看出,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站在施虐者的角度给出消极被动的回答,而后者则是从积极主动的态度,将集中营当作人生的一种境遇来反馈性的看待。仔细一想,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像是在“集中营”里度过,细致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当中,我们都是在一些设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去生存去生活,在此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磨难一些挫折,如果我们一直被动消极地去看待这些磨难,那么无形中我们的思想也会被磨难本身所奴役进而同化,然后自己也成了这些磨难的帮凶,将自己进一步笼罩在痛苦的阴影中!
工蚁的世界无法懂,人的世界更难懂。
熊培云说,真正的自由源自内心的渴望,是不断的独立思考开出的花朵。可以具体到一件事,也可以是对梦想的追寻。所以个体对自由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能捍卫自己自由的,永远只有自己。
歌德说,如果有一个人宣称他是自由的,那他必然是受限制的;反之,如果有一个人宣称他是受限制的,那他也是自由的。
自由在哪里?似乎很难找到答案,找寻一下属于自己的那朵思想之花,或许那就是自由的灯塔。
任何一本书,对看完它的人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影响,而一本书对一个人影响的程度可以从时间持续的长度和对其思想影响的深度两个维度去衡量。初读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一书是在三四年之前,也就是从那时起,无论是在生活的琐事还是人生大事上,这本书都一直启示着我,指引着我。
书的第一页只写着“你即你自由”五个字,但就是这五个字,每次看到都会给我带来深深的撼动。书的第二部分以“自救与自由”为主题进行了集中论述与剖析。“集中营是用来做什么的?”作者通过一个互动性的问题开始自己对自由的阐述。面对这一问题,多数人的回答是“用来关押革命党人”“用来集中关押人的思想,扼杀每个人的幻想”“让活人变成僵尸的场所”或是“用思想体系杀人”“孕育仇恨与敌意”等等等等,而文中作者却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自己对集中营的理解——“集中营是用来逃跑的”。当时看到这里,我确实被作者这种独特的角度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对比两种回答,我们不难看出,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站在施虐者的角度给出消极被动的回答,而后者则是从积极主动的态度,将集中营当作人生的一种境遇来反馈性的看待。仔细一想,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像是在“集中营”里度过,细致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当中,我们都是在一些设定的环境与条件下去生存去生活,在此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磨难一些挫折,如果我们一直被动消极地去看待这些磨难,那么无形中我们的思想也会被磨难本身所奴役进而同化,然后自己也成了这些磨难的帮凶,将自己进一步笼罩在痛苦的阴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