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独特的读后感汇聚(20)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其实我很佩服作者,她在自己的医学行业已经做到顶尖的"水平,却能放下这一切投身到完全没有把握的心理学领域谋生。她有大房子,却放弃大房子到汶川给人们做心理辅导。前面的一切看上去都是完美的,但可能她的心不在那里也就不完美。后面的一切看上去那么辛苦,是不完美的,但因为她的努力而日趋完美起。
所以不论书中讲了什么道理,作者的经历本身就是书名最好的诠释。而不论作者诠释了什么好的道理,对我们说,如果不践行,也只是人家的道理、书中的道理、心中的道理,而不是真正的人生而已。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一)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的一本心理自助书籍,豆瓣网上评价很高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不沉淀整理一下,又几乎都忘掉了。
看这本书,和看其余任何一门和心理学有关的书籍一样,我再一次确信一个人的性格浓缩着童年时的一切人际关系。一个人儿童时期的所有经历,形成了他内心的关系模式,这个模式将影响到他的一生。不过还好,只要一个人愿意自我学习,那么他就可以“重做自己的父母”,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读这本书,能找到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的影子,也许是我和作者一样都读过他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也能找到张德芬的影子,我相信作者一定和我一样,读过张德芬的书系。
这本书告诉我们,悲伤、愤怒、内疚、恐惧,这些平时被贴上“负面”标签的的情绪,其实和所有的正面情绪一样,有着完全平等的关系。不需要为这些情绪而羞愧、焦虑,也不要去强行压制。强行的压制某种情绪,它往往会以别的形式更加猛烈的爆发出来。有人强行压制悲伤,却发现到了夜晚难以入眠;有人强行压制内疚,却会在潜意识里逼迫自己成为没有内疚感的“圣人”。
张德芬的书教会我们要关照自己的内心。当负面情绪来临,不要逃避,不要惧怕它。试着对自己说:“我现在心里有点难过。”然后就好好的、勇敢的去体会此时的感受。比如“我感觉心口有点堵,我觉得脸上在发烫”等等,大约半个小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过去。张德芬认为,如果害怕、抵抗、逃避某种情绪,那这些害怕、抵抗和逃避就会像钩子一样勾住这情绪,在心里久久不去;而如果坦然的接受,尝试去拥抱自己的情绪,那么这样的情绪很快就会过去,内心又恢复到空灵的状态。
所以不论书中讲了什么道理,作者的经历本身就是书名最好的诠释。而不论作者诠释了什么好的道理,对我们说,如果不践行,也只是人家的道理、书中的道理、心中的道理,而不是真正的人生而已。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一)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的一本心理自助书籍,豆瓣网上评价很高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不沉淀整理一下,又几乎都忘掉了。
看这本书,和看其余任何一门和心理学有关的书籍一样,我再一次确信一个人的性格浓缩着童年时的一切人际关系。一个人儿童时期的所有经历,形成了他内心的关系模式,这个模式将影响到他的一生。不过还好,只要一个人愿意自我学习,那么他就可以“重做自己的父母”,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读这本书,能找到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的影子,也许是我和作者一样都读过他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也能找到张德芬的影子,我相信作者一定和我一样,读过张德芬的书系。
这本书告诉我们,悲伤、愤怒、内疚、恐惧,这些平时被贴上“负面”标签的的情绪,其实和所有的正面情绪一样,有着完全平等的关系。不需要为这些情绪而羞愧、焦虑,也不要去强行压制。强行的压制某种情绪,它往往会以别的形式更加猛烈的爆发出来。有人强行压制悲伤,却发现到了夜晚难以入眠;有人强行压制内疚,却会在潜意识里逼迫自己成为没有内疚感的“圣人”。
张德芬的书教会我们要关照自己的内心。当负面情绪来临,不要逃避,不要惧怕它。试着对自己说:“我现在心里有点难过。”然后就好好的、勇敢的去体会此时的感受。比如“我感觉心口有点堵,我觉得脸上在发烫”等等,大约半个小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会过去。张德芬认为,如果害怕、抵抗、逃避某种情绪,那这些害怕、抵抗和逃避就会像钩子一样勾住这情绪,在心里久久不去;而如果坦然的接受,尝试去拥抱自己的情绪,那么这样的情绪很快就会过去,内心又恢复到空灵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