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吃茶读后感汇总(10)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茶叶品种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盅,淡淡的、涩涩的、绿绿的。我曾屡侍先君游西子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风
初来台湾,粗茶淡饭,颇想倾阮
茶之以浓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淡不到了,不提也罢。
【品读】
我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西方文化是咖啡文化,东方文化是茶文化。此语不虚,你看从东汉陶茶碗,因年代久远而非常值钱,但它到底仍是一个粗糙茶碗,而河南偃师出土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穆
梁实秋的这篇《喝茶》,有机地将书里知识与活的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又形象地抒写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文中涉及了有关茶叶的多方面知识如:茶的品种、茶具,喝茶的艺术等,我们就来细呷一下。
在文章的开篇梁先生写道: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其实不然,先看看梁先生喝过的茶有北平的双
梁先生对各种沏茶及茶香味的描写也有特到的地方。他首先描写了私家秘传之茶--玉贵,一半香片一半龙井混合沏之,有香片之浓
关于茶具梁先生是这样描写的:孩提时,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敦厚的风貌;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羡慕;如今盖碗很少见了,我们此地(指台湾)见到的是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万寿无疆”的那种样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盖碗,样式微有不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陆,顺便谈是我的旧居,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
梁先生对喝茶的方法也极为讲究,从他的文中可以看出,在他孩提时,是用绿豆碗喝,他看祖父的银托白瓷小盖碗,“小小的一盏,两口就喝光了,泡两三回就换茶叶,多麻烦”,一点都不羡慕。长大后他就知道了“上焉者细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盅,淡淡的、涩涩的、绿绿的。我曾屡侍先君游西子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风
初来台湾,粗茶淡饭,颇想倾阮
茶之以浓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烟。提起喝茶的艺术,现在好像淡不到了,不提也罢。
【品读】
我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西方文化是咖啡文化,东方文化是茶文化。此语不虚,你看从东汉陶茶碗,因年代久远而非常值钱,但它到底仍是一个粗糙茶碗,而河南偃师出土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穆
梁实秋的这篇《喝茶》,有机地将书里知识与活的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又形象地抒写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文中涉及了有关茶叶的多方面知识如:茶的品种、茶具,喝茶的艺术等,我们就来细呷一下。
在文章的开篇梁先生写道: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其实不然,先看看梁先生喝过的茶有北平的双
梁先生对各种沏茶及茶香味的描写也有特到的地方。他首先描写了私家秘传之茶--玉贵,一半香片一半龙井混合沏之,有香片之浓
关于茶具梁先生是这样描写的:孩提时,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敦厚的风貌;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羡慕;如今盖碗很少见了,我们此地(指台湾)见到的是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万寿无疆”的那种样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盖碗,样式微有不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陆,顺便谈是我的旧居,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
梁先生对喝茶的方法也极为讲究,从他的文中可以看出,在他孩提时,是用绿豆碗喝,他看祖父的银托白瓷小盖碗,“小小的一盏,两口就喝光了,泡两三回就换茶叶,多麻烦”,一点都不羡慕。长大后他就知道了“上焉者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