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白居易的诗的读后感集锦(18)
2022-06-20 来源:百合文库
古代男子,年纪很小就可以成婚,早婚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倾向,所谓“成家立业”,先成家,后立业。按理说,在这种环境之下的白居易应该是很早就成婚了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士族家庭很罕见的“大龄剩男”,三十多岁都还没有结婚。这个“某种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湘灵。白居易少年时住在符离(今安徽宿县符离集),和东邻之女湘灵姑娘长期相爱,感情非常深厚,两个人私底下约定了终生。但是,白居易的母亲却反对他们的爱情,觉得湘灵的门户太低,不是白居易的良配,在“百事孝为先”的古代,一门婚姻没有了父母的首肯那是根本就行不通的,纵然很爱,白居易还是不得不听从了母亲的话。但是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多年一直都没有结婚,最后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之下结了婚。而那个时候,他37岁了,湘灵姑娘则终生未嫁。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
有句话说,在文学作品里,写别人就是写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的剖析和情感的流露。那么在《长恨歌》里,白居易极力描写的,不只是唐明皇的爱情悲剧,更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唐明皇因为被军队的逼迫,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面对这一切,深情的君王却只能够“掩面就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在此时,白居易大概把自己当成那个悲痛无奈的唐明皇了吧,他的“军队”,就是他的母亲。唐明皇是君王,比爱情更重要的还有他的国家,所以即使心痛,他还是选择了牺牲杨贵妃;而白居易是人子,“百善孝为先”,在母亲与湘灵之间,他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爱情。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呢?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以相当大的篇幅描写了杨贵妃死后唐明皇的痛苦与怀念,无论是春分桃花,秋雨落叶,双目所睹之物,没有一样不能够不够气他对那个心爱的女子的怀念。据说湘灵曾经送给白居易一双鞋子,他终身都带在身边,“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写人写己,这种惆怅,只有爱过的人才能够懂吧。
爱情被现实打败了的白居易,苦闷无处可说,他多么想见到湘灵,对他倾诉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能。现实是不能够解决的了,他最后只能寄托于神灵。在《长恨歌》里,他给唐明皇和杨贵妃安排了一次相会,“七月七日长神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并且表达了彼此的愿望,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无论人间还是天上,恩爱不觉。但是,他没有像唐明皇那么幸运,他没有能够帮助他的道客,只能够在半梦半醒间,在辗转反侧时,感叹着“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想,他应该是羡慕唐明皇的,他爱过,拥有过,轰轰烈烈过,即使杨贵妃是他的儿媳妇,但是为了爱情,他争取了也得到了,而自己呢?只能够在漫漫长夜,让思念一点一点把大脑吞噬,痛彻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