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音乐读后感汇合(10)
2022-06-20 来源:百合文库
初看时感觉肖复兴是想尽可能地用自己全部的文字在书面上重现古典音乐厚重华丽的内容,排比和比喻,简单的修辞手法,在作者的笔下被玩转得娴熟富丽,未免让人觉得在炫耀他的文字技巧。另外他的音乐笔记缺乏像陈丹青那样的思考和对音乐的认识,加上那些过于华丽的辞藻未免显得有些浅薄
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2
肖复兴基本不懂古典音乐,在《音乐笔记》一书中一些基本事实都弄错。
例如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当作“列宁格勒”交响曲,把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当作“勃兰登堡协奏曲”里的内容,等等。
搞清这些后再看他文章里那些华丽的语句,就未免显得矫情(矫情这一点,从我小学时学到的他写的那篇《那篇绿绿的爬山虎》里就有所显露)。
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3
是在两、三年前看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音乐十五讲》,才认识肖先生的。感觉其文笔流畅、蕴涵情感,读其文,感其情。一直盼望拜读此书,前段才从网上购得此书及07年的后续版本,正在读。
或许期望过高,或是婚后二人世界较原有的独身变得“复杂”,心态已较前浮躁,有些耐不下不心来细细品味文字了。读了几篇,感觉有些平淡。
希望有个时间,放点音乐,泡杯咖啡,细细品味肖先生的书,感受他那个年代(2000)的人情与永恒的音乐。
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4
我应该是个喜欢音乐的人,出于人类的天性。却不幸没有出众的乐感,喜欢听,却不确定自己到底听懂了没有。时间久了,倒也释然了,什么是懂呢?就像文学,懂得很多文学理论的、能够写出厚重的、有深度的评论文章的人,就真的,懂文学么?至于音乐,只要旋律在,我也在,我在听,这对我,也就足够了,不是么?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针对一些古典音乐写的札记,大部分的曲目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因此在看的时候,有点吃力地试图随着作者的文字去想象他笔下描述的音乐。后来,把其中大部分的"曲子找来听了,可惜已经不记得当时作者的描写了。没有再去对照、强求自己是否和作者有一样的感受,少了那份执着,只是,在听,书中提到的曲子。
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2
肖复兴基本不懂古典音乐,在《音乐笔记》一书中一些基本事实都弄错。
例如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当作“列宁格勒”交响曲,把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当作“勃兰登堡协奏曲”里的内容,等等。
搞清这些后再看他文章里那些华丽的语句,就未免显得矫情(矫情这一点,从我小学时学到的他写的那篇《那篇绿绿的爬山虎》里就有所显露)。
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3
是在两、三年前看了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音乐十五讲》,才认识肖先生的。感觉其文笔流畅、蕴涵情感,读其文,感其情。一直盼望拜读此书,前段才从网上购得此书及07年的后续版本,正在读。
或许期望过高,或是婚后二人世界较原有的独身变得“复杂”,心态已较前浮躁,有些耐不下不心来细细品味文字了。读了几篇,感觉有些平淡。
希望有个时间,放点音乐,泡杯咖啡,细细品味肖先生的书,感受他那个年代(2000)的人情与永恒的音乐。
肖复兴音乐笔记读后感4
我应该是个喜欢音乐的人,出于人类的天性。却不幸没有出众的乐感,喜欢听,却不确定自己到底听懂了没有。时间久了,倒也释然了,什么是懂呢?就像文学,懂得很多文学理论的、能够写出厚重的、有深度的评论文章的人,就真的,懂文学么?至于音乐,只要旋律在,我也在,我在听,这对我,也就足够了,不是么?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针对一些古典音乐写的札记,大部分的曲目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因此在看的时候,有点吃力地试图随着作者的文字去想象他笔下描述的音乐。后来,把其中大部分的"曲子找来听了,可惜已经不记得当时作者的描写了。没有再去对照、强求自己是否和作者有一样的感受,少了那份执着,只是,在听,书中提到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