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读书人的本领读后感汇总(60)
2022-06-20 来源:百合文库
他在《三国演义》中被叫做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吓得刘备听都不敢听。但曹操没有杀刘备,这让我感到了他的大度。
我也由衷佩服他的军事才能,“官渡之战”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那时袁绍起兵十万大军,欲拿下官渡,但是曹操却只有一万人。按理论讲,袁绍灭曹,是分分钟的事,但曹操和谋士凭机智的谋略,最后大胜袁绍。
有人可能会说,魏国最后统一天下的,还不是司马炎?但我觉得如果没有曹操打下的坚实基础,司马氏也不可能得天下。曹操还是个实干家,行刺董卓,灭黄币……哪一样他不是争先?
读《三国演义》,让我大开眼界,懂得了不少道理,更对曹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就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
篇19、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以笔书写了一篇又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描绘了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黄巾之乱到三国归晋,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的细致描写,《三国演义》无疑是那立于文学顶峰上的明珠,璀璨而夺目。
三国时期,战火纷飞,就如书中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董卓趁机夺权,诸侯纷纷联兵讨伐董卓。但是他们明面上打着扶匡汉室的旗子,背地里却做着损人利己的勾当,毕竟在这乱世,谁都企图分一杯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孙权各自称帝,自此三国鼎立。而三国后期,吴、蜀势力逐渐衰弱,哪怕联盟也不足以与魏国抗衡,失去孙权的东吴更是强弩之末。随着蜀国被灭,吴国唇亡齿寒,司马炎公开以晋代魏,最终三国归晋……
一本书,一百二十回,八十五万个字,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当阳一战。赵将军的英勇身姿,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他甘为刘备肝胆涂地,更以一己之力,力战群雄单骑救主,为小主人杀出一条血路。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赵云他确实担当得起他常胜将军的美名。如果说论武,不得不提常山赵子龙,那说文就绝对少不了运筹帷幄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他直至死亡都在为蜀国做出贡献,仅仅是为了报当年的三请之恩。赤壁之战他巧算天时借东风,不损一兵一将就“借”走了曹军十万支箭。又仅凭一身才学舌战群儒,面对上位者依旧从容淡定;在司马懿攻城之时,面对十万大军面不改色,更是利用司马懿谨小慎微的弱点铤而走险玩了一出空城计,时至今日仍被人津津乐道。鲁迅评价其“孔明之智近乎妖”。
我也由衷佩服他的军事才能,“官渡之战”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那时袁绍起兵十万大军,欲拿下官渡,但是曹操却只有一万人。按理论讲,袁绍灭曹,是分分钟的事,但曹操和谋士凭机智的谋略,最后大胜袁绍。
有人可能会说,魏国最后统一天下的,还不是司马炎?但我觉得如果没有曹操打下的坚实基础,司马氏也不可能得天下。曹操还是个实干家,行刺董卓,灭黄币……哪一样他不是争先?
读《三国演义》,让我大开眼界,懂得了不少道理,更对曹操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就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
篇19、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从古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以笔书写了一篇又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描绘了一个个天马行空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从黄巾之乱到三国归晋,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的细致描写,《三国演义》无疑是那立于文学顶峰上的明珠,璀璨而夺目。
三国时期,战火纷飞,就如书中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董卓趁机夺权,诸侯纷纷联兵讨伐董卓。但是他们明面上打着扶匡汉室的旗子,背地里却做着损人利己的勾当,毕竟在这乱世,谁都企图分一杯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孙权各自称帝,自此三国鼎立。而三国后期,吴、蜀势力逐渐衰弱,哪怕联盟也不足以与魏国抗衡,失去孙权的东吴更是强弩之末。随着蜀国被灭,吴国唇亡齿寒,司马炎公开以晋代魏,最终三国归晋……
一本书,一百二十回,八十五万个字,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当阳一战。赵将军的英勇身姿,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他甘为刘备肝胆涂地,更以一己之力,力战群雄单骑救主,为小主人杀出一条血路。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赵云他确实担当得起他常胜将军的美名。如果说论武,不得不提常山赵子龙,那说文就绝对少不了运筹帷幄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他直至死亡都在为蜀国做出贡献,仅仅是为了报当年的三请之恩。赤壁之战他巧算天时借东风,不损一兵一将就“借”走了曹军十万支箭。又仅凭一身才学舌战群儒,面对上位者依旧从容淡定;在司马懿攻城之时,面对十万大军面不改色,更是利用司马懿谨小慎微的弱点铤而走险玩了一出空城计,时至今日仍被人津津乐道。鲁迅评价其“孔明之智近乎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