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撞断不周山的读后感汇集(6)
2022-06-20 来源:百合文库
废话说的多,回来说说我的课。
这是一节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我们学校本身对文言文就有了流程:一读,二译,三诵,四赏,五品。就是一通读感知,二自主翻译,三熟读成诵,四赏析人物,五品析语言。所以,我备课的同时也在注意着这样的流程。同时加入自己的讲课风格。站在讲台上的并不一定就是权威的是百分百正确的,要勇于接受学生的挑战,要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所以,我的整体课堂经常都是小组讨论的集体智慧闪光。每当我有口误或者手误的时候,学生都敢站起来直接说出我的错误。感谢这次七年级的一个学生,下课后过来对我说:“老师,你写错了一个字。碰撞应该是‘石’字旁,你写成‘足’字旁了。”心里暖暖的,学生愿意跟我沟通,共同进步!
下面说反思,我也只说不足,不提优点。
这节课朗读是亮点。但是,在提出朗读要求时,字音、节奏都没有问题,第三个感情要
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既然诵读是重点。就应该让诵读贯穿全文,开篇读,中间读,结尾读。以读代讲,以读代译,这样才叫读的充分。而且关于整体感知,位置应该进行调整。确实,在背诵完之后再提出感知有点后知后觉。应该初读后就直接感知内容,在了解大致内容的情况下翻译全文,最后再熟读成诵才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平时常规课的时候,我们也都是如此这般,可能这次的课文比较短小,备课的时候竟然会觉得
概括内容很简单,而没有作为一个版块出现,仅仅充当了环节之间的过渡作用,实在是忽略了文本的重要作用。在学生自主翻译过后,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最好帮助学生再通译一遍,明确告诉他们翻译所需要的方法,要做到逐字翻译,要把一个字翻译成一个词。是的,我们上课经常强调的东西,却在这时被我抛到了九天之外。
而且在评课开始之前,卢老师已经跟我沟通了关于人物这个部分。课堂上的共工形象,这些
关于人物,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我也觉得,应该站在文本的基础上,首先肯定共工是个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敢的英雄。但是还有不足,比如暴躁比如不计后果。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跳出文本,结合背景,充实共工的形象,为了人民造福啊,结果却引发了战争啊。虽然最后结果在我们现在看来,日月星辰都有了规律,江河湖海都向东流,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却是个灾难!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我应该很好的把握住基本的文本,告诉学生哪些知识是课文告诉我们的,哪些是我们额外知道的,再加以总结。对于学生的指向性会更加全面,也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文本,跳出文本,再回归文本的过程。毕竟,我们是要以课本为例,教会学生思考。
这是一节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我们学校本身对文言文就有了流程:一读,二译,三诵,四赏,五品。就是一通读感知,二自主翻译,三熟读成诵,四赏析人物,五品析语言。所以,我备课的同时也在注意着这样的流程。同时加入自己的讲课风格。站在讲台上的并不一定就是权威的是百分百正确的,要勇于接受学生的挑战,要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所以,我的整体课堂经常都是小组讨论的集体智慧闪光。每当我有口误或者手误的时候,学生都敢站起来直接说出我的错误。感谢这次七年级的一个学生,下课后过来对我说:“老师,你写错了一个字。碰撞应该是‘石’字旁,你写成‘足’字旁了。”心里暖暖的,学生愿意跟我沟通,共同进步!
下面说反思,我也只说不足,不提优点。
这节课朗读是亮点。但是,在提出朗读要求时,字音、节奏都没有问题,第三个感情要
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既然诵读是重点。就应该让诵读贯穿全文,开篇读,中间读,结尾读。以读代讲,以读代译,这样才叫读的充分。而且关于整体感知,位置应该进行调整。确实,在背诵完之后再提出感知有点后知后觉。应该初读后就直接感知内容,在了解大致内容的情况下翻译全文,最后再熟读成诵才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平时常规课的时候,我们也都是如此这般,可能这次的课文比较短小,备课的时候竟然会觉得
概括内容很简单,而没有作为一个版块出现,仅仅充当了环节之间的过渡作用,实在是忽略了文本的重要作用。在学生自主翻译过后,毕竟是七年级的学生。最好帮助学生再通译一遍,明确告诉他们翻译所需要的方法,要做到逐字翻译,要把一个字翻译成一个词。是的,我们上课经常强调的东西,却在这时被我抛到了九天之外。
而且在评课开始之前,卢老师已经跟我沟通了关于人物这个部分。课堂上的共工形象,这些
关于人物,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我也觉得,应该站在文本的基础上,首先肯定共工是个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敢的英雄。但是还有不足,比如暴躁比如不计后果。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跳出文本,结合背景,充实共工的形象,为了人民造福啊,结果却引发了战争啊。虽然最后结果在我们现在看来,日月星辰都有了规律,江河湖海都向东流,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却是个灾难!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我应该很好的把握住基本的文本,告诉学生哪些知识是课文告诉我们的,哪些是我们额外知道的,再加以总结。对于学生的指向性会更加全面,也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文本,跳出文本,再回归文本的过程。毕竟,我们是要以课本为例,教会学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