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茂村扶贫观后感精选(8)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设分指挥部,与总指挥部互联互通,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动态化管理。三是强化舆论扶贫。编辑出版《遵义脱贫》6期,每期赠阅4000余本。在遵义日报开辟《大扶贫周刊》专刊,在遵义广播电视台开设《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电视专栏。开通“遵义扶贫”微信公众号,编发脱贫攻坚图文信息327期。办好28835669扶贫专线和10个市直部门扶贫热线,建立扶贫信访协调推进机制,畅通了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渠道。
(二)精准对标扶贫。我市结合现有5个贫困乡镇、645个贫困村、55.83万贫困人口,把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户身上。一是突出基础设施。围绕“坚持红色传承”新要求,重点关注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水、电、路、讯、房、寨等项目建设,加快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多搬快搬搬好,力争用2年时间(到2017年)全面完成18.1万人搬迁任务。二是突出绿色发展。围绕“推动绿色发展”新要求,坚持走好绿色发展路子,因地制打造特色产业带,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巩固提升中药村、茶叶、草地畜牧业等优势扶贫产业,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贫困村走农(林)旅一体化路子,集中打造100个类似遵义县花茂村、桐梓县杉坪村的精准扶贫示范点。三是突出开放共建。围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新要求,把加强沪遵对口帮扶合作交流作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载体,大力拓宽双方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智力帮扶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共建和转移升级,实现产业转移更加明显,园区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三)精准创新改革。我市扎实推进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改革,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扶贫项目资金直接惠及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今年以来,全市脱贫攻坚制度机制建设和管理走在全省前列,扶贫改革制度制定、改革措施落实、财政扶贫项目备案率、资金报账率、实施进度、“特惠贷”发放等工作均排在全省第一位。一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33112”比例用于产业发展、合作社建设、扶贫贴息、扶贫培训、公益设施建设。建立分片包保制度和200万元以上扶贫项目重点检查机制,扎实做好扶贫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管。二是创新联审机制。建立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审,定期发布失信黑名单企业,在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扶贫贷款贴息、扶持项目安排等方面不予支持,同时在预防犯罪等方面进行共建共享。
(二)精准对标扶贫。我市结合现有5个贫困乡镇、645个贫困村、55.83万贫困人口,把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精准配置到贫困户身上。一是突出基础设施。围绕“坚持红色传承”新要求,重点关注红军长征经过地区的水、电、路、讯、房、寨等项目建设,加快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多搬快搬搬好,力争用2年时间(到2017年)全面完成18.1万人搬迁任务。二是突出绿色发展。围绕“推动绿色发展”新要求,坚持走好绿色发展路子,因地制打造特色产业带,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步伐,巩固提升中药村、茶叶、草地畜牧业等优势扶贫产业,大力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贫困村走农(林)旅一体化路子,集中打造100个类似遵义县花茂村、桐梓县杉坪村的精准扶贫示范点。三是突出开放共建。围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新要求,把加强沪遵对口帮扶合作交流作为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载体,大力拓宽双方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智力帮扶等领域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共建和转移升级,实现产业转移更加明显,园区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三)精准创新改革。我市扎实推进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改革,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扶贫项目资金直接惠及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今年以来,全市脱贫攻坚制度机制建设和管理走在全省前列,扶贫改革制度制定、改革措施落实、财政扶贫项目备案率、资金报账率、实施进度、“特惠贷”发放等工作均排在全省第一位。一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实行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33112”比例用于产业发展、合作社建设、扶贫贴息、扶贫培训、公益设施建设。建立分片包保制度和200万元以上扶贫项目重点检查机制,扎实做好扶贫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管。二是创新联审机制。建立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联审,定期发布失信黑名单企业,在扶贫龙头企业认定、扶贫贷款贴息、扶持项目安排等方面不予支持,同时在预防犯罪等方面进行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