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红色的背篓观后感的作文汇总(2)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红色的背篓观后感的作文汇总90句


土家族人的嗓音不是很洪亮吗?土家的山歌不是很优美吗?但此时此刻他们都唱不出来,只是呆望着似乎永远也望不穿的大山。
这里的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
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子,娘家要送一个“娘背篓”(也叫“儿背篓”),作为“斟粥米酒”礼行。背篓则成长筒形,腰小口大,专用来背孩子的;摘苞谷、粟谷则用“高背篓”,它口径粗,腰细,底部呈方形,高过头顶,象倒立的葫芦;砍柴、扯猪草要用“柴背篓”,它蔑粗肚大,经得住摔打。
满眼目睹的这些各式各样的土家背篓,不禁使我想到了古代有首写背柴的“竹枝词”:
“丁丁伐木向高岭,担荷斜阳下茂林;好共负篓城市去,卖钱买米度光阴。”
背篓中有一种专供男人挑苞谷的“撑篓”,由一根扁担将两只高3尺、径长1尺2的篾篓串联起来,苞谷插得紧扎扎的,挑在肩上便于下坡陡崖。另有一种木制背篓,几根木棒,穿成一个能置物体的空架,用蔑丝系着,是背原木、送肥猪的好工具。有的为歇息时不释肩,用一“丁”字木棒将篓底撑住,人作半卧势,叫“打杵”。有古人作“竹枝词”唱道:
“砍竹新编背篓,百斤重负力难休;好教两臂归圈套,一杵斜阳过岭头。”
背篓,在山里人看来,如沙漠骆驼,江河三舟。近些年,乡村公路都通到了山里深处,由公路作为纽带,使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原先的土家族背篓已经快要成为历史,只能进入博物馆作为后世人们观赏的古董,但是,丹水河畔染坊坪的竹背篓,做工精致、小巧玲珑被世人所知,尤其是备受当地村民的青睐。这不是简单的竹背篓,而是土家族人的民间工艺品。
看着这些精致的民间工艺品,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去年五峰土家族“法庭背篓”的动人事迹。虽然过去了一年多时间,但我深深地还记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