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第三季第遗迹观后感聚集(4)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在展馆里的文物,都散发着庄严肃穆甚至高不可攀的气息,那一块块冰冷的玻璃,仿佛把它们和我们隔绝了好几个世纪。但在他们的手中却是那么近,那么真实与亲切。而他们,也给予了文物最高的待遇,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使一件件文物在他们手中再现英姿,重放光彩。这一来一往,形成了一次次跨越历史的交流。他们彼此影响着,给对方留下自己的印记。一个在表面,一个在内心。就如同木器组科长屈峰先生在雕刻一件佛像时所说:“每个人对佛的理解不一样,这也跟人的性情有关。你看有的人刻的佛,要么奸笑,要么淫笑,还有刻得愁眉苦脸的,很难刻。佛像一刻就知道,那个味道很难把握,怎么能刻出那种神秘的纯净的微笑,那是最难的。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你看,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以玉比君子’,玉就一块儿破石头,它有什么德行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行来。
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想办法把自己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一般都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到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是啊,一件文物,只要真正接触到它,体会它,感知它,就会发现,“物”只是它的载体,而它承载的文化,是活的,且不朽的。
对历史与文物感兴趣的,难道只有那些喜欢怀旧的老年人吗?在这里,这种想法不成立。因为这里每年都会招聘四五十位应届的大学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在一些老师傅的指导下,感受着蕴涵在文物中的生命,感受着历史中的鲜活。他们耐心、负责、诚恳、专注地工作,却又不时地散播欢乐与青春。这儿仿佛是个与外界隔绝的新世界,没有大城市特有的那种焦虑、紧张的工作氛围,取而代之的是执著和从容。工作之余,他们也可以去院子里栽几棵树,收获一些果实,喂猫,养鸟,与同事们一起享受生活。这样平稳、安定的生活,再加上这份有意义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啊。
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我跟你说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想办法把自己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走了一趟,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一般都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到里头。文物是死的,要文物干什么,要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它传播文化,对吧,不是说文物就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那没有什么价值。”
是啊,一件文物,只要真正接触到它,体会它,感知它,就会发现,“物”只是它的载体,而它承载的文化,是活的,且不朽的。
对历史与文物感兴趣的,难道只有那些喜欢怀旧的老年人吗?在这里,这种想法不成立。因为这里每年都会招聘四五十位应届的大学毕业生。这些年轻人在一些老师傅的指导下,感受着蕴涵在文物中的生命,感受着历史中的鲜活。他们耐心、负责、诚恳、专注地工作,却又不时地散播欢乐与青春。这儿仿佛是个与外界隔绝的新世界,没有大城市特有的那种焦虑、紧张的工作氛围,取而代之的是执著和从容。工作之余,他们也可以去院子里栽几棵树,收获一些果实,喂猫,养鸟,与同事们一起享受生活。这样平稳、安定的生活,再加上这份有意义的工作,是多少人向往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