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与骨髓捐献观后感汇集(6)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在寻梦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携起手来帮助那些比我们更困难的人,要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温暖,要让每一个人都能自觉的帮助他人,要把中国这种独有的雷锋精神传播世界。
第四篇
看完电影《郭明义》,人们会觉得,一个时期以来一些电影里缺失了的精神和灵魂,终于回来了。
以郭明义为人物原型,在真实生活及经历的基础上再创作,拍摄一部电影,其实是很困难的。面对这样的题材,创作者们以郭明义捐款助学、帮助孤寡老人、56张“精神存折”等一系列故事为叙事线索,又设置了一条主线,就是他帮助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寻找配型,围绕纠结其中的金钱、生命、家庭等种种矛盾,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刻展现了郭明义丰富而美善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人生信仰,真实地艺术化地反映出他崇高的价值观、幸福观,他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怀。
扮演郭明义的演员侯勇说,他们是要用郭明义的幸福观打动电影观众。“帮助别人时他很快乐,那是一种非常单纯的幸福感。现代社会人们忙着赚钱,幸福指数很低了,但是郭明义没钱,却活得很幸福。”有报道说,鞍山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们有幸先睹为快,很多人看完片子,已是泪流满面。
有媒体说,《郭明义》感人是因为它真实。就像导演陈国星说的:“这是真人真事儿,没有宏大叙事,却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和更大的震撼。”真实,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对于电影美学品格的最基本要求,然而,更高的要求是在“真”的基础上怎样凝练和表现出“美”与“善”来。
要想到达这样的艺术境界,一定要精心塑造人物。电影艺术是人的艺术,在一部电影里,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人性的真善美能够更加震撼人的思想,感染人的心灵了。而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则全在于是不是能够塑造出“这一个”来。所谓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是黑格尔美学思想里关于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和规范,要义是,“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