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最后一课观后感汇总(25)
2022-05-24 来源:百合文库
第一次初读时,只觉得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代表。而罗老说,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完全全丧失了语言,那么,她就几乎失去了她生存的土壤。人们把一个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的语言称为母语,意味着语言对民族文化,这个民族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再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所以民族语言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
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台湾和东北三省之后,也是不不遗余力地大肆推行日语和日本文化教育。他们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军事占领之后开始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说对一个民族真正的占领和征服。但这,往往是最困难的。
我们的母语是最伟大的。
第22篇:《最后一课》读后感
星期五下午,我们到餐厅看电影,电影名字叫《最后一课》。故事说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叫谭千秋的老师,在地震爆发的那一刻,为了疏散同学,失去了逃生的最佳时机。又为了保护未来得及逃走的四名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观看演出现场,同学们叽叽喳喳、嘻嘻哈哈,一点儿也不严肃。拍这部电影是为了教育学生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牺牲了,才懂得尊敬。可学生们为什么不感动呢?这与编剧有关,台词很多是从其他电影中套过来的;演员的演技不高,很做作;模拟地震爆发时的场景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其实最糟糕的,就是它的说教成分。谭千秋老师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现在又拍成电影,让人觉得太过了。
作为学生,我们知道人活在世上,无论有多大官职,无论有多少家产,无论存活多久,最后都将归于尘土。不如趁自己年轻做一些有益于家乡,有益于国家的事,这样将来死后也落个好名声。
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台湾和东北三省之后,也是不不遗余力地大肆推行日语和日本文化教育。他们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军事占领之后开始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说对一个民族真正的占领和征服。但这,往往是最困难的。
我们的母语是最伟大的。
第22篇:《最后一课》读后感
星期五下午,我们到餐厅看电影,电影名字叫《最后一课》。故事说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叫谭千秋的老师,在地震爆发的那一刻,为了疏散同学,失去了逃生的最佳时机。又为了保护未来得及逃走的四名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观看演出现场,同学们叽叽喳喳、嘻嘻哈哈,一点儿也不严肃。拍这部电影是为了教育学生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牺牲了,才懂得尊敬。可学生们为什么不感动呢?这与编剧有关,台词很多是从其他电影中套过来的;演员的演技不高,很做作;模拟地震爆发时的场景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其实最糟糕的,就是它的说教成分。谭千秋老师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现在又拍成电影,让人觉得太过了。
作为学生,我们知道人活在世上,无论有多大官职,无论有多少家产,无论存活多久,最后都将归于尘土。不如趁自己年轻做一些有益于家乡,有益于国家的事,这样将来死后也落个好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