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莫让青春恨观后感总汇(3)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忆一战前太平时代的欧洲时,曾经描写过一个颇堪玩味的现象: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都已蓄起大胡须戴上金丝边眼镜,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给患者留下"有
对年轻人的不信任遍及当时所有的社会阶层,人们完全忘记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岁时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荣誉的作品。一股沉沉的暮气,笼罩在当时的社会之上。年轻人的扮老和早衰,无非是这一社会活力渐趋迟暮的表现。
年轻人有朝气,社会就有朝气;年轻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会的未来就一片大好。扫除笼罩在社会上、徘徊在青年人心头的暮气,需要社会对他们敞开更多的机会之门,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广阔的上升空间。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让年轻成为资本而不是不足,让锐意进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为社会风尚。

莫让青春恨观后感总汇86条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青年在时代的召唤前应当奋起,更有担当和责任感。当代青年的父辈和兄长们,已经率先垂范,用枕戈待旦的奋斗精神,换来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时代转轮的指针已经落在当代青年人的身上,国家的命运也是青年的命运,担负起这一使命,青年人责无旁贷。
人民日报5月14号在19版刊登了一篇名为《莫让青春染暮气(青年观)》的文章,称80后集体变老,暮气沉沉。文章指出80后因为压力而变得精神早衰,呼吁青年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可是如果不深入剖析并找出令青春染暮气的原因,恐怕将来暮气沉沉的就不只是80后,还有可能是90、00后…。
80后这个群体是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年轻一代,几乎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起成长。经历了物质不是特别丰富的却简单充实的童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彰显个性的少年时代,并逐步成为思考国家社会前途、日渐成熟的青年一代。从当初备受争议到今天步入三十而立之年,80后成长的背景也许可以解释他们的精神面貌。正如文中所述的那样,“和父辈们相比,青年一代有着无可比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练。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的童年拥有动画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比父辈拥有更加宽广的人生选择,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他们栖身上一代人从未经历过的网络时代和工业文明,也品尝着城市化带给个体的无助和压力;他们踏入了一个有着空前流动性的社会,也遭遇着精神上的迷茫和认同感的缺失…”80年代初,民风淳朴,竞争还没那么激烈,房价还没那么高,人们的内心还没那么浮躁,社会成员之间还有最基本的互相尊重和道德约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