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技巧方式聚集(7)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就所读作品而言,“读”是“即”—对所读内容和感发点作必要的`交代;“感”是“离”—根据感发点进行联想,谈感受。“感”是“读”互相作用,不可脱节。
“读”和“感”的结合,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
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一、研读原文。
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二、确立感发点。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点,又是文章的“入手处”。
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点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所读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三、述读与发感。
述读,指对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作者、感发点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读”和“感”的结合,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
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一、研读原文。
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二、确立感发点。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点,又是文章的“入手处”。
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点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所读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三、述读与发感。
述读,指对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作者、感发点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