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哲学观后感汇集(17)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苏格拉底是如何驳斥“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这个观点的呢? 苏格拉底首先通过一系列例子说明在生活实际中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技术上的帮助,而不是宽泛的“正义”——“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这样会推出一个悖论,也就是说正义是无用的东西,技术才是有用的东西。 苏格拉底这番“助产术”的最主要用意我理解是在于说明“正义”是一种专门适用于国家管理的政治才能,而不是一种技术。 接着苏格拉底谈论到如果一个人既能够把善给予他人,又能够把恶给予他人,那么这个人本身也很难说是一个正义的人。这一点在后面还有一些具体展开。
第三个部分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敌人,也就是确定道德回报的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当待之以善,假如敌人真是坏人,当待之以恶,这才算是正义。”也就是说,对正义进行进一步的限定。 第四个部分苏格拉底从这个点出发,讨论说正义是人的一种德性,那么人不能用一种不正义的行为使他人正义,也不能用一种正义的行为是他人不正义。说得有点绕,不过意思还是明白的。这里其实可以和《孟子》的一段话相互参证:“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扭曲自己,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用不正义的手段,是不可能实现正义的目的的。 用现在的时事来说就是打着高尚目的的旗号,比如说世界和平啊,民主人权啊,人道主义啊,然后用暴力恐怖手段来推进,这其实就是一种不正义。就像当年小日本宣称他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其实是为了“大东亚共荣”,为了“把亚洲国家从殖民主义解救出来”这样的论调。
被苏格拉底绕了四次之后,玻勒马霍斯彻底晕了,倒向了苏格拉底这边,反对“正义就是助友害敌”这个提法。 以上读到第15页。
第三段对话主要是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的对话。 这段对话讨论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正义是否是“强者的利益”,另一个是“不正义的人和正义的人,哪个更加快乐?”。 色拉叙马霍斯在对于苏格拉底的装B作出了批评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 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有点像现在的所谓“强权即是公理”这样的提法。 苏格拉底先对这个观点的确切含义进行界定。 接着苏格拉底找到这种提法中隐含的悖论,统治者有可能制定出对自己利益有损的法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这种情况下,正义就不能说是“强者的利益”,相反,却有可能成为“强者的损害”了。
第三个部分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敌人,也就是确定道德回报的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当待之以善,假如敌人真是坏人,当待之以恶,这才算是正义。”也就是说,对正义进行进一步的限定。 第四个部分苏格拉底从这个点出发,讨论说正义是人的一种德性,那么人不能用一种不正义的行为使他人正义,也不能用一种正义的行为是他人不正义。说得有点绕,不过意思还是明白的。这里其实可以和《孟子》的一段话相互参证:“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扭曲自己,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用不正义的手段,是不可能实现正义的目的的。 用现在的时事来说就是打着高尚目的的旗号,比如说世界和平啊,民主人权啊,人道主义啊,然后用暴力恐怖手段来推进,这其实就是一种不正义。就像当年小日本宣称他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其实是为了“大东亚共荣”,为了“把亚洲国家从殖民主义解救出来”这样的论调。
被苏格拉底绕了四次之后,玻勒马霍斯彻底晕了,倒向了苏格拉底这边,反对“正义就是助友害敌”这个提法。 以上读到第15页。
第三段对话主要是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的对话。 这段对话讨论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正义是否是“强者的利益”,另一个是“不正义的人和正义的人,哪个更加快乐?”。 色拉叙马霍斯在对于苏格拉底的装B作出了批评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 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有点像现在的所谓“强权即是公理”这样的提法。 苏格拉底先对这个观点的确切含义进行界定。 接着苏格拉底找到这种提法中隐含的悖论,统治者有可能制定出对自己利益有损的法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这种情况下,正义就不能说是“强者的利益”,相反,却有可能成为“强者的损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