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纪念馆观后感1000汇总(8)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绍兴就是这么一个幸运的地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鲁迅,就没有今天的绍兴。当然,反过来说也一样,没有绍兴,也就没有鲁迅。
早就知道鲁迅最初是学医的,后来受到刺激愤而从文。但当我在纪念馆看到他在水师学堂、矿务学堂的讲义,在仙台医专所作的生理图,在杭州任教时采集的生物标本,著译的好几本科学著作,才明白学理学医对鲁迅意味着什么。他在其中倾注了多少心血啊!他并非学得不好。他之从文,完全是为了开启民智,唤醒国人。我们可以质疑他这种文学救国观念的有效性,却不能不承认,他的出发点是纯洁而高尚的。后来他不写小说了,只写犀利辛辣的杂文,许多人为之惋惜。这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我想,如果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一转变,倒是可以理解的。他发现身边满是各种各样“有病”的人,只消把真实所见所闻写出来就达到“暴露国民性弱点”的目的了,又何必去绕圈子写什么小说呢?
鲁迅笔名之多众所周知,但当我在纪念馆里,看到那张密密麻麻的笔名统计表时,还是吃了一惊。我没有细数,总在100左右吧。很多名字,如“阿二”、“敖者”等,我闻所未闻。这些名字,明显是随手署上的,毫无意义。笔名以三十年代为多。现在提到鲁迅,我们都觉得他是大人物,很风光似的,其实在他活着时远不是那么回事,东躲西藏,发表文章常常连名字都不能署。他为什么还要写呢?站在那密密麻麻、毫无意义、随时都会被人遗忘的笔名下面,我悟出鲁迅的伟大:他是彻底的视功名如浮云的人。
走出纪念馆,看见两个小学生趴在墙上抄那些介绍性文字,文字何其多也,我担心他们不能坚持到底,更担心他们因此觉得鲁迅是个挺累人的家伙。这大概是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作业。很多人对鲁迅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畏惧或反感,恐怕正与对鲁迅过早的被动性的接受有关吧。
早就知道鲁迅最初是学医的,后来受到刺激愤而从文。但当我在纪念馆看到他在水师学堂、矿务学堂的讲义,在仙台医专所作的生理图,在杭州任教时采集的生物标本,著译的好几本科学著作,才明白学理学医对鲁迅意味着什么。他在其中倾注了多少心血啊!他并非学得不好。他之从文,完全是为了开启民智,唤醒国人。我们可以质疑他这种文学救国观念的有效性,却不能不承认,他的出发点是纯洁而高尚的。后来他不写小说了,只写犀利辛辣的杂文,许多人为之惋惜。这固然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我想,如果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一转变,倒是可以理解的。他发现身边满是各种各样“有病”的人,只消把真实所见所闻写出来就达到“暴露国民性弱点”的目的了,又何必去绕圈子写什么小说呢?
鲁迅笔名之多众所周知,但当我在纪念馆里,看到那张密密麻麻的笔名统计表时,还是吃了一惊。我没有细数,总在100左右吧。很多名字,如“阿二”、“敖者”等,我闻所未闻。这些名字,明显是随手署上的,毫无意义。笔名以三十年代为多。现在提到鲁迅,我们都觉得他是大人物,很风光似的,其实在他活着时远不是那么回事,东躲西藏,发表文章常常连名字都不能署。他为什么还要写呢?站在那密密麻麻、毫无意义、随时都会被人遗忘的笔名下面,我悟出鲁迅的伟大:他是彻底的视功名如浮云的人。
走出纪念馆,看见两个小学生趴在墙上抄那些介绍性文字,文字何其多也,我担心他们不能坚持到底,更担心他们因此觉得鲁迅是个挺累人的家伙。这大概是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作业。很多人对鲁迅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畏惧或反感,恐怕正与对鲁迅过早的被动性的接受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