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山观后感150字合集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这部电影的内核正是关注女性的情感和成长,通过影片可以让女性重新审视生活,找回最初的自己,懂得爱己才能爱人。
《28岁未成年》
电影《28岁未成年》改编自同名小说。原著中,17岁的小凉夏穿越到28岁的大凉夏身体中,从此代替了大凉夏,虽然失去了十年的记忆,但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坦白讲,这个脑洞虽然很好,但故事的合理性就有问题了。而电影对小说进行了大面积的改编,除了保留年龄穿越这个脑洞外,几乎是重新讲述了一个故事,与此同时也很好地解决原作中很多的合理性问题——小凉夏穿越的力量来自于大凉夏食用的魔法巧克力,每次穿越的时间只有5个小时。电影的这种布局,不但完整展现了凉夏在不同年龄的不同选择,同时也体现了导演作为女性所要进行的性别叙事。
如果说电影是一种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作品的话,那么女性导演的作品,就意味着银幕上的叙事表达会处于女性视角,而这种视角所体现出的便是女性的立场和女性意识。
传统的男性叙事是什么样的?以文艺片《喊山》为例,虽然故事的中心是神秘的女主,但这个女人的命运却完全掌握在男性手中。无论是凶残的人贩子还是仗义的山村男子,甚至于村里的族长乡老,无一不基于自己的立场去处理女主角,而女主角始终无力去反抗这种被男性主宰的命运,只能被动选择似乎对自己来说更有利的一种处理方式。对于男子而言,似乎道德并没有要求他们恪守对女性的尊重,而是可以基于自己的利益去决定女性的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里,父权对女性的定位是女儿、妻子、情人、母亲,是一种身份地位的符号,而不是个人的存在,“三从四德”、“妇道”、“贞女”、“烈女”等,就是父权社会对女性树立的榜样,即女性是“他塑”的,女性长期被钳制在这样的规范中,并不自觉以此为标准压抑自己。在父权文化中,强调婚姻、家庭对女性的重要性,即男性是最主要的,是“主体”女性成为一种附属品,是一个“他者”,处于被动的地位。《28岁未成年》中原本的大凉夏似乎被设定为这样一个带着旧式思维的中国传统女性,对她而言,猫粮先生就是她的“事业”,而婚姻则意味着对这份“事业”的保障。原著小说是通过弱化猫粮先生的存在感,简单地消解了男性权威的绝对话语地位。而电影中,张末导演也对大凉夏的这种状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但她却没有简单地通过让猫粮先生“缺席”来解构男性话语权,而是煞费苦心地设置了凉夏另一段分裂式的人生,以完成女性叙事对全片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