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画像的观后感集合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从前,一个名叫彼得的人送给他的朋友都莱亚一个信封。
星期天晚上,都莱亚收到了这个信封,便打开看,就在他打开信封的一瞬间,他被一缕金光吸引住了:原来金光是从一张画像上射出的,他再仔细一看,才知道画像上画的竟是一个母亲的笑脸!他怀疑是彼得写错了,因为他的妈妈自从生下他,就没有笑过!都莱亚想到这儿,眼泪不禁地一滴一滴地往下流,过了一会儿,他才从伤心的心情中回来,于是他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他不打算上学去了,便怀着伤心的心情来到了彼得家。
一进门,他就叫来了彼得,问:“彼得,你画的"是谁的笑脸?”彼得说:“你说呢?这当然是你妈妈的笑脸啦!要不然我为什么寄给你呢?”
都莱亚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便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对彼得说:“我妈妈不知道为什么,从生我以来就再也没有笑过,总是沉着脸,就是看见我很好,也是沉着脸,看也不看我一眼。”
彼得听了,用安慰的口气对他说:“不会的,你妈妈一定会笑的,我寄给你的那张画像是有魔力的,只要你把画像上发出的金光照到你妈妈脸上,你妈妈就会笑了!”
都莱亚一听,不哭了,问:“真的?”
彼得很自然地回答道:“当然啦!”
都莱亚听了,飞快地跑回家,叫来了妈妈,打开信封,将金光照在了妈妈的脸上,妈妈立刻笑起来,高兴地说:“谢谢你帮我找回了快乐!”
都莱亚的愿望就这样实现了。
幽默的语言,犀利的讽刺,老舍先生将《画像》里方二哥的“艺术家”形象描绘的惟妙惟肖,让人拍手叫绝。题目一语双关,表面上写的是方二哥执意要给自己画像这个故事,而实际上是作者给如方二哥似的“艺术家们”的画的像。
老舍在《画像》中虚构了一个方二哥的人物,并且巧妙的将人物关系设置为好朋友,所以这也很符合作者文章中直言不讳的“玩笑”而一点都不显突兀。这篇文章实则是作者对以“艺术家”自称的伪艺术家们的无情讽刺。夸张的描写手法在老舍的作品中并不少见,文中采用了大量的夸张的修辞手法给人印象深刻。“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这个开头第一段对方二哥的“个展”的夸张描写是如何的引人入胜啊,很想让人一探究竟,到底方二哥的画展是如何的“了得”,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方二哥的人物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呢?“方二哥的`字却是不坏,因为墨色很黑,而且缺着笔画的字也不算多。”可以看出来,这个其实没有啥文化,只是一味追求艺术,属于那种只凭借内心的狂热。他的画也不怎么样,画的松树不像松树,画的两个人物毫无特色可言,就是简单的重复,作画的水平极其低劣,也可以从他画的那些如同“黑球”般的“鸡冠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