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专注当下观后感选录(33)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人们心中已有的知识,包括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如果不善于去妄存真,去旧更新,而是因陈守旧,固执成见,也是一种心障。
被烦恼事引起的心障,叫做烦恼障;由固执成见引起的心障,叫做智障。要想明心见性,必须去掉这两种心障。去掉心障,露出本来明净的心,便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世界,就是明心见性了。
怎样才能去掉这两种心障呢?释迦牟尼教他的弟子们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般若是大智慧;波罗蜜多,又简称波罗蜜,意思是到彼岸。到哪个彼岸?到没有烦恼的彼岸。在那里,人人都像弥勒菩萨那样,大肚能容,笑口常开。那里是修行人梦寐以求的极乐世界。在大智慧的指导下,度到没有烦恼的极乐的彼岸。这是一种修行法门,或说是度门。因此,般若波罗蜜多,可称为大智度。
大智度中,包含六度门,分别叫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怎样布施?施财物供养寺庙僧众,施财物帮助穷困的人;贡献力气,助人为乐;贡献才智,弘扬佛法;发明创造,造福人类;这些都是布施。
怎样持戒?皈依佛门的人,要遵守佛门戒律,诸恶勿作,众善奉行;国家公民,要遵守国家法律;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都应当自觉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这些都是持戒的起码要求。
怎样是忍辱?不是叫你忍辱偷生。修学大乘佛法,自己未得度,发愿度世人,这是一桩大事业。干大事业的人,要忍辱负重,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一切事,都不生嗔恚之心。
怎样是精进?行住坐卧,不忘修持,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怎样修禅定?初学的人,一般要安心静坐,或持名念佛,或观想佛身好相,系心一处,渐入至静状态。功夫淳熟,可能在禅境中见到许多不思议的殊胜境界。这些境界,其实是阿赖耶识(又名藏识,即潜意识)作用生起的幻相。面对幻相,自心不动,不生妄想,便说是禅定。禅宗六祖慧能说:“外境离相是禅,内心不动是定。”
被烦恼事引起的心障,叫做烦恼障;由固执成见引起的心障,叫做智障。要想明心见性,必须去掉这两种心障。去掉心障,露出本来明净的心,便能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世界,就是明心见性了。
怎样才能去掉这两种心障呢?释迦牟尼教他的弟子们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般若是大智慧;波罗蜜多,又简称波罗蜜,意思是到彼岸。到哪个彼岸?到没有烦恼的彼岸。在那里,人人都像弥勒菩萨那样,大肚能容,笑口常开。那里是修行人梦寐以求的极乐世界。在大智慧的指导下,度到没有烦恼的极乐的彼岸。这是一种修行法门,或说是度门。因此,般若波罗蜜多,可称为大智度。
大智度中,包含六度门,分别叫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怎样布施?施财物供养寺庙僧众,施财物帮助穷困的人;贡献力气,助人为乐;贡献才智,弘扬佛法;发明创造,造福人类;这些都是布施。
怎样持戒?皈依佛门的人,要遵守佛门戒律,诸恶勿作,众善奉行;国家公民,要遵守国家法律;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都应当自觉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这些都是持戒的起码要求。
怎样是忍辱?不是叫你忍辱偷生。修学大乘佛法,自己未得度,发愿度世人,这是一桩大事业。干大事业的人,要忍辱负重,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人.一切事,都不生嗔恚之心。
怎样是精进?行住坐卧,不忘修持,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怎样修禅定?初学的人,一般要安心静坐,或持名念佛,或观想佛身好相,系心一处,渐入至静状态。功夫淳熟,可能在禅境中见到许多不思议的殊胜境界。这些境界,其实是阿赖耶识(又名藏识,即潜意识)作用生起的幻相。面对幻相,自心不动,不生妄想,便说是禅定。禅宗六祖慧能说:“外境离相是禅,内心不动是定。”